拆解阿里NASA計劃 劍指何方?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7/03/14 14:09

最後更新: 2017/03/14 14:09

分享:

分享: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近日啟動一項20年計劃,組建獨立研發門發展核心科技,其行動代號為NASA,即與美國太空總署同名。阿里今次舉動,究竟劍指何方?

馬雲近日在阿里巴巴首屆技術大會上,宣布啟動NASA計劃。有分析指,這個名字意味阿里今後的發展方向,有重大調整。

用20年把阿里建構成世界第5大經濟體

眾所周知,NASA是美國太空總署的簡稱,它原來與互聯網及美國IT產業發展有密切關係。這源於五十年代末前蘇聯發射首顆人造衛星後,美國1958年成立了NASA,開發核心技術,先應用於軍事領域,再拓展至民用,結果開拓了美國數十年來的IT產業優勢。

阿里借用NASA之名,可能正是要顯示他們要從互聯網產業,轉型為核心技術開發,從而帶動中國經濟。

【延伸閱讀】阿里與實體零售巨頭百聯「聯婚」 有玄機

【延伸閱讀】淘寶再遭美列惡名市場 阿里:受政治影響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近日啟動一項20年計劃,組建獨立研發門發展核心科技。

事實上,馬雲已表明,美國NASA以技術改善生活,阿里巴巴希望用技術帶動經濟。目標在未來的20年將阿里巴巴建構成世界第5大經濟體,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個就業機會,幫助1千萬家企業盈利。

馬雲指出,阿里巴巴將組建新團隊,制定新機制與方法,著手晶片、物聯網、生物辨識等核心技術。

主攻核心技術 欲與與國際IT龍頭競爭

他又形容,以前阿里巴巴是技術追隨業務發展的「兵工廠模式」,能製造手榴彈卻無法生產導彈,如今,阿里巴巴將轉往「導彈模式」,以技術本身為先,解決未來經濟困難。

以生物辨識為例,阿里巴巴希望藉由和關聯企業螞蟻金服結合,有望打造出人臉支付系統;而旗下YunOS智慧操作系統,已應用在手機、家電、汽車等方面,為阿里巴巴發展物聯網的基礎。

此外,阿里巴巴在開放式軟體方面影響力日益增加,除了加入Apache、Linux等開放式軟體基金會,去年中國最受歡迎的開放式軟體排名前20名中,阿里巴巴就佔了4席。

也有觀察人士指,阿里的NASA顯示他們將參與世界IT產業的「軍備競賽」,試圖在核心技術開發與國際IT龍頭競爭。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