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底開採「可燃冰」首告捷 領先全球(有片)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7/05/18 15:30

最後更新: 2017/05/18 16:43

分享:

分享:

內地開採新能源有大突破。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日宣布,中國首次在海域成功試採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是全球首個在海域試採可燃冰獲取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可燃冰全球藏量豐富,據報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被視為可替代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清潔能源,極具商業價值,內地擬於2030年前展開可燃冰商業開發。

中國首次在海域成功試採可燃冰。

中國日前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距香港約285公里的位置,試開採可燃冰。自上周三(10日)正式出氣至今,已累計產出超過12萬立方米,甲烷含量高達99.5%的天然氣。由於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宣布試採圓滿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賀電。

中國自主研發水沙氣分離技術 神狐海域連續8天穩定產氣

可燃冰,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所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化合物,但並非都像冰塊一樣,絕大多數都和泥沙混在一起。今次試採成功的就是泥質粉砂類型礦藏。

央視報道,目前日本、加拿大等都在加緊試採可燃冰,但均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而今次中國試採達到日均產氣一萬立方米以上、並連續一周不間斷的國際公認指標,表明中國可燃冰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誌中國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世界頂尖水平。

開採技術領先日本加拿大 擬2030年前商業開發

據了解,2013年日本試採可燃冰成功出氣,但6天後因泥沙堵住鑽井通道,試採被迫停止。中國科學家則利用降壓法,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一樣的可燃冰聚集,成功利用中國自主研發的一套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可證開採技術領跑全球。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表示,從目前試採的連續性和產氣量看,離商業性開採距離不遠。下一步,試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藏量豐富可供使用1000年 或替代石油 

報道指出,全球直接或間接地發現的可燃冰礦點超過200多處,藏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而中國對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經進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神狐等海區相繼發現存在標誌,保守估計,按當前的消耗水平,中國可燃冰資源量可滿足國內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