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縮表」 不等於收緊銀根?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7/05/19 14:03

最後更新: 2017/05/19 14:03

分享:

分享:

在美聯儲開始談論「縮表」(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之際,一季度人民銀行已悄然搶跑「縮表」,這旋即引發市場憂慮,人行出來解畫表態稱,中國央行「縮表」並不意味着收緊銀根。

人行安撫市場︰縮表不等於收緊

今年二、三月,人行的資產負債表連續兩個月「縮表」,合共縮小了1.1萬億元人民幣,但4月央行資產負債表轉為「擴表」,按月增加近4千億元。

人行解畫稱,中國央行「縮表」並不意味着收緊銀根。

雖然中國央行「縮表」,與歐美歐表不同,但真的不一定意味着「收水」嗎?中國式縮表,不等於緊縮銀根,但不代表寬鬆,而「擴表」也不等於寬鬆。

中國式縮表 與美聯儲縮表有何不同

人行「縮表」引發市場恐慌和金融市場波動後,人行在上周五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回應了央行「縮表」問題稱,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佔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着收緊銀根,不宜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

中國式縮表,確實不能與美聯儲局縮表類比,因為美國縮表,意味着讓到期債券自然到期,收回現金,並停止購買新的債券,將美元關到籠子裏。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局通過量化寬鬆(QE)進行資產購買,負債表的資產規模從當年的不足9千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約4.5萬億美元。因此美國聯儲局縮表,意味將着收水,將對全球市場帶來衝擊,中國不可避免也會受到影響。

應對美縮表衝擊  貨幣不得不適度收緊

美國縮表是大勢所趨, 中國人行必須積極進行應對,貨幣也悄然收緊。

今年一季度,外匯佔款繼續減少,人行通過公開市市場淨投放的基礎貨幣也不斷減少,實現了中國式「縮表」。4月廣義貨幣供應量余額(M2)增速回落至10.5%,較3月末回落0.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則回落2.3個百分點。

中國式縮表不等於收緊,但也不代表寬鬆,隨着美聯儲局縮表,在穩匯率、防走資的背景下,中國也不得不縮表,適度收緊貨幣。但在今年是中共十九大召開的政治年,經濟社會都需要維穩,因此,貨幣政策預計將維持穩中偏緊。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林美芬 本報記者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