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大橋熱:債務沉重 腐敗叢生(有片)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7/06/13 08:00

分享:

分享:

中國近年大搞基建,興建更長且更高的橋樑,不斷打破世界紀錄,希望可以發展經濟,推動社會發展,但有外媒報道指,這些基建,特別是橋樑及高速公路的建設項目,積累越來越多的債務,成了腐敗的溫床,如果處理不好,恐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位於湖南省的赤石大橋,雄偉、壯觀,創下許多「世界第一」,官員和老百姓們寄望著這條於去年底開通的大橋,可以為他們帶來美好的生活、交通的便利、貿易的順暢。但他們的願望暫時難以落實,據《紐約時報》深入報道,赤石大橋及其他許許多多陸續興建及落成的橋樑,都衍生許多問題,包括使得一些人從中獲利,恐成腐敗溫床,也讓地方政府累積難以負擔的債務。

大橋工程 變貪官發財機會

赤石大橋造價高、使用率低、負債纍纍,給當地政府帶來沉重壓力。地方政府希望增加過橋費以彌補建築和維修成本,可是又擔心加價,導致更少車輛使用,陷入兩難。

評論指,赤石大橋造價高、使用率低、負債纍纍,給當地政府帶來沉重壓力。

據中國政府估計,2015年全國高速公路總共虧損了3,187億元(人民幣,下同),是2014年的兩倍多。湖南省一名官員曾在2015年表示,全省高速公路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是130多億元,而通行費收入只有90多億元。

更甚的,造橋也衍生出腐敗問題。過去6年,已經有至少27名湖南省交通運輸官員,因為涉及與大橋有關的貪腐而下台。調查顯示,湖南省的交通運輸官員陳明憲及其兩名下屬,在兩年內收了超過3,000萬元的回扣而被捕。

據統計,中國每年開工約50個高橋項目,而全世界其他地區加起來,每年可能只有10個項目開工。

專門研究中國的基礎設施開支的牛津大學管理學教授阿提夫·安薩爾(Atif Ansar)說, 基礎設施建設是一把雙刃劍,基建對經濟有好處,但過多的建設是有害的,「『建好了就會有人用』的說法不對,尤其是在中國,那裡已經有太多的基礎設施。」

他參與撰寫的一項研究指出,他研究過的65個中國高速公路和鐵路項目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有「真正的經濟效益」,其餘項目的主要貢獻是更多的債務,而不是滿足運輸需求。

「大白象」被指埋經濟隱患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統計,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國經濟中佔的比重約為9%,遠高於西方國家,在美國和西歐,基礎設施建設只佔經濟的約2.5%。

【延伸閱讀】「海底之吻」完成 港珠澳大橋合攏

【延伸閱讀】上海寧波跨海高鐵 敲定方案

分析指這當中主要是為了推動經濟增長。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作為中國巨大的經濟刺激方案的一部分,基礎設施開支大幅增長。每座橋樑的建設可耗資數十億美元,僱用數百名工人好幾年。

報道指,「無休止的建設也創造了一種自我延續的輕鬆賺大錢的機會,導致貪污腐敗,讓項目的目的本末倒置。」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