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民運走入政治 劉曉波不肯出國怕回不來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7/07/13 21:25

最後更新: 2017/07/13 21:25

分享:

分享:

劉曉波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前,在國內文壇頗有點名氣,一場民運促使劉曉波放棄文學走入政治,他本來有機會出國,但劉堅持留在國內,因為擔心出去就回不來。

從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到1988年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劉曉波當時是校園詩人、中文系講師、文學評論者,有文壇「黑馬」之稱。

1989年,劉曉波完成了挪威奧斯陸大學的訪問學者研究後來到美國,當年3月來到紐約,當時他拎着一箱子自己的著作作為「敲門磚」,準備在美國研讀文學批評。但是,在1989年「六四」民運,令劉曉波的命運從此改變,他也由一個文人轉變為政治人物。

1989年民運爆發 毫不猶豫立即回國

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爆發後,劉曉波毫不猶豫地立即決定回國。旅美學者馮勝平回憶,當時大家都很激動,包括劉曉波在內,有5個人決定立刻回國,「結果真正到了走的時候呢,四個人以各種理由都不走了,只有曉波一人走了。」

曾在美洲華僑日報任編輯的王渝回憶道,「我們都勸他不要回去,擔心他的安全,那他覺得這是一種責任,這個時候一定要回去。他倒沒有講要去領導這場運動,他的講法是他真的沒有想到這群年輕人這麼可愛,做了這樣的事,他要回去跟他們在一起。」

1989年6月2日,天安門廣場上,高新、周舵、劉曉波和侯德健(從左到右)在回答記者問題。

6月2日,劉曉波發表《六·二絕食宣言》,與周舵、高新和台灣歌手侯德健開始48-72小時絕食,贏得了廣場上學生的信任。因而6月4日清晨在與包圍天安門廣場的戒嚴部隊談判後,劉曉波等得以說服數以千計的學生撤離廣場,避免了更大的流血,因此四人被稱為「天安門廣場四君子」。

天安門事件後的6月6日,劉曉波被拘捕,隨後被中國官方媒體公開指控為操縱學運的「黑手」。1991年1月在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被判「反革命宣傳煽動罪」,但因說服學生撤離廣場被作為「重大立功表現」而免予刑事處分釋放。

參與起草《零八憲章》 顛覆罪被判刑11年

劉曉波出獄後,繼續從事寫作及參與中國民主運動。他抨擊時政、關注民間維權、呼籲為六四平反和要求中共進行民主改革,於1995年和1996年兩次被監禁和勞教。整個九十年代的一多半時間都是在監獄中度過的。

2008年,他發起與參與起草了《零八憲章》,一年後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刑11年。

劉曉波於1993年第二次以訪問學者出國時,他完全可以留在西方,但他仍然選擇了回國。此後,劉曉波又有多次出國的開會、訪問機會,但他都放棄了,因為擔心出去就回不來。據胡平披露,2010年時曾有消息稱劉曉波拒絕了中國政府以保外就醫名義前往海外的提議。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