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凶猛 契合社會追求自主精神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17/09/08 13:56

最後更新: 2017/09/08 13:56

分享:

分享:

 「你有freestyle嗎?」這句時下內地最火爆的網絡語源自今夏最火爆的娛樂節目《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火到什麼程度,據稱首播4小時播放量就過億,目前10期節目累計播放量接近30億次,幾乎相當於平均每個中國人點播觀看3次。

這個節目成為全國熱議的話題,不僅是複製了《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等音樂類文娛節目的成功路徑,而且嘻哈音樂作為在傳統概念里「非主流」、「難登大雅之堂」的小眾音樂,一夜之間紅遍全國,上演了一場亞文化的逆襲,將一眾此前只能在地下音樂圈混跡的rapper們捧成了炙手可熱擁有萬千粉絲的大明星,這件事本身就酷得不行。

製作方叛逆  總導演露紋身

筆者距離嘻哈文化十萬八千里,但也被第一期節目的兩個細節抓住眼球——一個是不同於傳統音樂選秀節目里導師坐得高高在上,選手們魚貫而至表演節目、等待導師的宣判的模式,《中國有嘻哈》則是選手和導師站在一個類似體育館的場地裡,選手不需要進行任何更換場地,而是導師走到每一個選手面前完成表演審核——雙方地位互相平等,用嘻哈術語來說,體現的是「respect」價值觀。

另一個細節,則是該節目的總導演,在宣佈比賽結果時不苟言笑,袖子下面露出半截大花臂——在主流的電視節目中,特別是央視節目中,紋身通常會要求被遮擋,因此來自製作方的叛逆,也成為引燃節目熱度的重要推動力。

總導演車澈不介意露出紋身,反轉傳統的叛逆

釋放大眾焦慮  追求精神自主

《中國有嘻哈》的大獲成功當然是多種因素共振的結果,但任何一種文化成為大眾流行,最核心的要素是要有經濟及社會土壤。嘻哈文化的基因其實是吐槽,是來自底層民眾的抗爭,這對於當下已經完成經濟高速發展期,大多數人已經解決溫飽,開始轉而追求精神自主的中國來說,正逢其時。

該節目的導演說,這個節目釋放了大眾的焦慮,台上的rapper是現代人渴望自由表達的另一種身份,因為他們不敢隨意在真實環境和社交網絡中暴露自己的真實情緒。

大數據顯示,這個節目的主流觀眾是90後,其次是80後,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80後接受的是一種壓抑教育,過去10年是80後進入社會成長的10年,這10年內地經濟發展從頂峰開始向下減速,80後初入社會時,學習的是一套成功學,為了實現財務目標而隱忍、克制、甚至是接受潛規則。

90後核心文化  與嘻哈不謀而合

當經濟邏輯開始做減法,追求質量,人們也將生活的意義從賺錢逐漸發散到尋找真實自我和其他真善美的領域,在這多重目標的衝撞和掙扎下,大多數人過著既拜上帝也拜金的雙核生活——職場上圓滑老練,生活中則盡可能「real」,rapper們以最直接的方式釋放真我、表達情緒,就成為他們最好的代言人。

90後則是在情緒表達上不那麼有障礙的一代人,如果說80後將嘻哈作為釋放焦慮的出口,90後則更多將rapper視為和自己一樣的人,他們不滿就怒吼、不認同就反抗,他們會在節目里質疑來做評審的音樂界大咖根本不懂嘻哈,也會直接表達「地下的(音樂人)就是比主流的強。」抗議(或不屑)主流社會似乎已經成為了90後的核心精神文化,這剛好與嘻哈不謀而合。

不論如何,嘻哈文化在這個夏天被點燃了,說到底,這是民智已開的管道之一。在經過經濟和文化的困惑期之後,前面的道路似乎開始變得清楚。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潘攀 本報駐京記者

欄名 : 帝都手記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