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常委異地當選黨代表 有玄機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7/10/03 12:52

最後更新: 2017/10/03 12:52

分享:

分享:

中共十九大黨代表多數是在工作地或出生地選出,但新華社指出,今年國家領導人多半選在脫貧地區或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以展現對這些地區的支持。然而,海外媒體對此另有解讀,認為這是為了打散團夥。

新華社發表專文,披露包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內的48名黨和國家領導人,當選十九大代表的情況。

習近平貴州當選黨代表

文章指出,習近平是在4月20日於貴州省全票當選黨代表,之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分別在廣西、內蒙古、新疆、雲南、湖南、陝西當選十九大代表。

今年國家領導人多半選在脫貧地區或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以展現對這些地區的支持。圖為7名政治局常委。

【延伸閱讀】習集權 十九大驗證是否重蹈毛路線

【延伸閱讀】3分鐘看懂中共權力結構

文章強調,這些地方不是脫貧地區,就是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要不就是一帶一路政策的橋頭堡。

這和以往多在原籍、曾經工作地或工作單位參選情況不同,這次參選單位的改變蘊含中央的政治考量,目的在落實從嚴治黨、加強工作指導與聯繫黨員群眾、聽取意見。

不過海外華文媒體多維新聞網分析,習近平選擇在哪個省分當選黨代表,代表著對該地主政者的肯定與加持。

加強地方聯繫?打散地方派系?

事實上,在習近平當選黨代表3個月後,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就調往重慶接任剛落馬的孫政才,出任重慶市委書記。外界也看好陳敏爾政治前途不會止於中央政治局委員。

報道也指出,習近平上台執政5年來,花了很大力氣打散地方派系,重建中央權威。這次政治局常委7人全部不在出生地、曾經主政地參選,顯示習近平在十九大之後仍會沿著這條政治路線前進。

此外,這次常委參選的地區多數是「老少邊窮」。內地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發展,造成的貧富懸殊引發地區、階級矛盾與社會衝突。習近平希望透過化解地區階層的矛盾衝突,在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間尋求平衡,這將是十九大後中國政治演進方向。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