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收尾 工程師:年底具通車條件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7/10/09 13:58

最後更新: 2017/10/09 13:59

分享:

分享:

國務院新聞辦今早召開中共十九大主題記者會,有份參與港珠澳大橋技術研發工作的工程人員高紀兵,在會上答問表示,工程已在收尾階段,人員會確保大橋在今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中共十九大預定本月18日召開,國務院新聞辦此前夕舉行一系列主題記者會,其中今天安排9名來自基層的黨員與媒體見面,包括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副總工兼總工辦主任高紀兵。

高紀兵指出,港珠澳大橋的內地路段已在收尾階段,會確保大橋在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總工辦主任: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

他形容,自己的工程團隊透過自主創新,完成一條6.7公里的海底隧道;這是中國首條在外海建設的沉管隧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可說是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

同時,港珠澳大橋團隊在大橋興建過程中,一共完成500項專利。當中包括用一年完成了通常需要三年的外海沉島建設、用四年完成通常需要八到十年的外海沉管隧道建設,用一天完成了通常需要半年以上最終接頭的安裝。

【延伸閱讀】港珠澳橋年底竣工 被譽橋樑界「珠穆朗瑪峰」

【延伸閱讀】港珠澳橋列「現代七大奇蹟」 創多個第一 

另外,內地媒體再披露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的困難。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在「東南衛視」的訪談節目《中國正在說》中說,工程可用一字形容:難。

其中,建設兩座面積各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一條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實現橋梁與隧道的轉換,是大橋建設技術最複雜,建設難度最大的部分,極具挑戰性。

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橋隧工程最困難

林鳴指,工程團隊曾於2007年到各地考察後,曾想找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裝經驗的公司:一家荷蘭公司合作,但對方開價為1.5億歐元,以當時匯率計差不多約合15億人民幣。

林鳴指,跟荷蘭人談判無果後,中方決定自主攻關,至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