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強推煤改氣惹民怨 環時:沒理由讓群眾受凍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17/12/04 15:51

最後更新: 2017/12/05 13:08

分享:

分享: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強推「煤改氣」工程引發民怨,令輿論反彈。一向站在官方立場的《環球時報》都發出評論,質疑個別地方寧可讓群眾受凍也不許動煤爐,想的是「如何向領導交差」,是官僚主義的體現。

為防秋冬霧霾圍城重演,內地多地推行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的「煤改氣」工程。但許多地方工程遲遲無法完工,另外近日寒冬來臨,供暖用氣劇增,供氣緊張進一步惡化,北方地區出現大面積限制甚至停止供氣情況,導致多地民眾捱寒受,引發輿論爭議。

評論建議制定用電補助標準 鼓勵用電取暖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今天以單仁平筆名發表題為「煤改氣,國家不是要讓部分群眾凍著」的評論強調,在煤改氣因各種原因遇阻時,採取一些幫助群眾取暖的臨時措施,或者允許群眾延續一段時間燒煤取暖,於情於理於法都是應當的。「有一百個理由推進煤改氣,但是沒有一個理由讓群眾在冬天受凍。」

內地強推煤改氣工程,部分地區甚至掛出「誰燒煤就抓誰」等標語,「鐵腕禁煤」手法引起輿論爭議。

【延伸閱讀】北方禁煤減污染 民眾寒冬叫苦

他並批評,近來一再發生好的政策在基層執行過程中出現損害群眾利益和基本權利的情況,究其原因大概都是一個,那就是「一些基層官員在推進某個重大事項時,只顧讓上級領導滿意,忽視甚至不顧群眾的反應,致使一些具體情況不能及時反饋到更高一級推動執行的管道中,這是官僚主義的體現。」

鳳凰網評論指出,大氣治污,整治霧霾,民眾當然支持,拆掉燃煤鍋爐,民眾也積極給予配合,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民眾活活受凍,成為犧牲品,此情此景,著實讓人心寒。

評論指出,以當下內地的天然氣供給能力,短期內根本無法滿足全面煤改氣的需求,以目前北方農村的民眾收入水準,實在難以承擔天然氣取暖的費用,呼籲當局應調整政策,並部分恢復燃煤取暖或改用電取暖。

《新京報》社論建議,在天然氣源供應趨緊的情勢下,地方政府不妨開放思路,對於已經拆除燃煤鍋爐的地方,氣若實在不夠用,那麼,地方政府可以儘快制定相應的用電補助標準,比如適當降低某些時間段的電價,鼓勵大家用電取暖。

發改委出手 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告誡會

另一方面,供求失衡下,液化天然氣價格飈升。據《證券日報》報道,從9月份開始,液化天然氣掛牌價格一路飛漲。進入供暖季以後,價格更是一天一個價格。12月1日,液化天然氣掛牌價創出1噸9400元(人民幣,下同)的歷史新高,各地液化天然氣均價也紛紛突破1噸7000元。

國家發改委緊急出手干預天然氣市場,今天將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告誡會,要求各液化天然氣生產流通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加強價格自律,規範價格行為。

供求失衡下,內地液化天然氣價格飈升。

【延伸閱讀】「煤改氣」強力推 供應不足氣價飈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