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影響歷史?南京大屠殺中日存分歧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7/12/13 15:41

最後更新: 2017/12/13 15:44

分享:

分享:

今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中國官方高規格紀念。對於這項重大歷史事件,有學者認為,中日兩國的認知受政治等因素影響仍存在分歧,並牽動兩國關係走向,「讓歷史歸歷史」仍需很長時間。

今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中國官方高規格紀念

圍繞南京大屠殺,中日近年紛爭不斷。其中,中國2014年設立了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國家公祭日,2015年南京大屠殺經申請而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世界記憶名錄,中方兩項舉措都引發日方的質疑與抗議,凸顯南京大屠殺作為重要的敏感議題,牽動脆弱的中日關係走向。

南京大屠殺性質、死難人數 中日學界看法不同

台灣的中央社引述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姜良芹指,南京大屠殺研究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學界,都受政治因素影響,兩國學界對南京大屠殺的性質、死難人數等仍存在不同看法。

【延伸閱讀】日阻撓 慰安婦資料未列世界記憶名錄

【延伸閱讀】名古屋市長否認南京屠殺 京促跪地道歉

報道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有長達30餘年時間,南京大屠殺未出現在任何教科書和官方討論中。直到1982年,日本文部省審訂教科書,把南京大屠殺改為「佔領南京」,「侵略」中國稱為「進出」,中國當局才開始相關調查研究。

學者:中方當前宣傳「增加兩國怨恨」 令人憂慮

日本岡山大學中國籍學者姜克實指,南京大屠殺研究不能重溫民族怨恨,而應該著重分析日本國家體制的問題。他認為,當前中國對南京大屠殺等日軍罪行的宣傳、教育,是「以培養民族間的怨恨感情為中心」,令人憂慮。

姜良芹則指,受政治因素影響,日本學界對南京大屠殺研究則存在3個派別,分別是「虛構派」、「肯定派」和「中間派」。中間派認同有南京大屠殺,但認為死亡人數是4萬人,而非中國說的30萬人。當前日本的教科書也存在多種版本,有的強調應反省南京大屠殺,有的則主張「南京事件」是戰爭行為。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