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無憂延續2018 惟防風險幣策難鬆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01/10 13:35

最後更新: 2018/01/10 13:46

分享:

分享:

  • 今年CPI或下月觸及高位,約2%左右
  • 今年通脹溫和,難成擾動幣策關鍵因素
  • 防風險嚴控流動性,中性偏緊幣策料暫不變

國家統計局公布上月CPI數據後,2017年通脹「收官」升1.6%、通脹回到「1」時代。分析師普遍認為,儘管食品價格有季節波動,但通脹無憂的格局可望延續至2018年。但在中央防風險大前提下,貨幣政策難有鬆動空間。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內地上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為1.8%,略低於預期,總計2017年全年CPI按年上漲1.6%,符合政府年初訂立通脹控制在3%左右的目標。而1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上漲4.9%,創出年內最低水平。

今年CPI或徘徊於2% 不成幣策關鍵因素

展望2018,總結分析師的預測,在供需兩端穩定的格局下,通脹穩定的趨勢相信能延續至今年;因此通脹不會成為擾動貨幣政策的關鍵因素,目前中性偏緊的政策基調不會改變,

當中,海通證券表示,儘管2018年1月以來受雨雪、低溫和季節因素推動,內地鮮菜、肉類等食品價格按月回升;但由於與去年春節月份錯位,預計本月(2018年1月)CPI按年或進一步回落至1.4%,2月可能跳升至2%上方,但或不會有市場此前預期的2.5%那麼高。

【延伸閱讀】內地上月CPI升1.8% 2017年全年漲1.6%

【延伸閱讀】華泰:PPI-CPI差將明顯縮窄 利中游行業盈利

在中央防風險大前提下,貨幣政策難有鬆動空間。

同時,國內地產及基建需求端回落,加上基數抬升,PPI按年增速仍趨向回落,通脹整體壓力不大。

根據海通證券推斷,2%左右的CPI、趨勢向下的PPI並不會成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牽制;由於今年的政策重心在於防風險、去槓桿,意味著貨幣政策難鬆。

去槓桿前提下 中性偏緊幣策持續

對於外界擔憂「豬會飛」--豬價上升令今年初的通脹加壓,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解讀指,儘管豬肉價格迎來上行周期,食品價格可能恢復性回升,成為推動2018年CPI上升的主要因素、預計CPI今年的同比漲幅上升至2%左右,但總體仍算處於溫和水平。

因此從總體上看,2018年物價形勢將有助於經濟平穩運行,不會產生貨幣政策相應調節的要求。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儲建芳點評時則指出,就算內地2月出現全年通脹高點,可能觸及3%,但對貨幣政策和市場短期造成一定影響。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