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貿戰倘爆 中國或限美國大豆進口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02/06 13:41

最後更新: 2018/02/06 13:44

分享:

分享:

美國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及洗衣機徵收重稅後,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美國高粱展開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反擊美國意味強烈。有美媒稱,這可能只是前奏,如特朗普政府若在貿易問題上持續強硬,中國或會向美國進口大豆動刀。

美國《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簡稱WSJ)》指出,高粱並非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但與另一種大型農作物--大豆具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若摩擦升級,大豆可能是中國瞄準的首個真正目標。 

美向高粱及大豆農民 補貼200億美元

報道指出,高粱與大豆兩種農作物,均受益於美國農業補貼,美國政府每年給予的補貼共花費納稅人約200億美元,中國可以此為理由,指控美國農民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

同時,中國也是美國大豆和高粱的最大進口國,美國大豆出口量的逾一半輸往中國,高粱出口量的近80%亦出口中國。

有美媒稱,如特朗普政府若在貿易問題上持續強硬,中國或會向美國進口大豆動刀。

有分析指,高粱出口下滑對美國公司和地區的打擊將較小,不過受衝擊的地區將集中在對特朗普友好的德克薩斯和堪薩斯等州。大豆則是美國的主要出口商品,2016年出口額達240億美元,在美國當年出口總額的佔比接近2%。

中國倘若限制美國大豆進口,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構成打擊。 《華爾街日報》直指,如果緊張氣氛進一步升溫,則邦吉公司(Bunge Ltd)和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等美國農業巨頭的投資者,應考慮削減持股。

報道還指,爆發真正的貿易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美中兩國到目前為止針對的目標,是太陽能電池板和高粱這些不太重要的商品,顯示出達成某種和解的窗口尚未關閉;但如果兩國貿易關係進一步惡化,美國投資者應該為農業受到衝擊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京用進口農產品反擊特朗普 小心副作用

【延伸閱讀】中國仍望以和為貴 調查美高粱留有餘地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