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美國「霸凌」經貿政策吃不開行不通֒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8/03/23 03:01

最後更新: 2018/03/23 03:01

分享:

分享:

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美國向中國貨品大規模徵收關稅是「霸凌」的經貿政策,這種政策在國際上既吃不開,也行不通。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併購,文章說這是基於錯誤前提,動用過時的保護主義手段,做法橫蠻。

首先,美國近期採用的保護主義政策帶著明顯的舊時代印記,與新世界格格不入,有西方人士直斥為霸凌政策。301調查是誕生於冷戰時代的單邊主義法律工具,它讓美國同時身兼「警察」、「檢察官」、「陪審團」、「法官」、「執法官」多重角色,實質是利用貿易優勢,強迫貿易夥伴犧牲利益。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後,301調查這類單邊主義貿易工具基本上已退出歷史舞台。特朗普政府為削減貿易逆差,強行復活「僵屍」貿易工具,推行霸凌政策,無異於將國際貿易「叢林化」,既是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多邊貿易體制的公然蔑視與挑釁,也是對全球經濟復甦的嚴重威脅。

其次,不能靜態、孤立、割裂地看待對華貿易逆差以至中美經貿關係。中美雙邊貿易存在於各方依存、密切聯動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之中。比如,一部售價1,000美元的蘋果iPhone,從全球進口零部件到中國,組裝後再出口到美國,不能因為中國掙了幾十美元的組裝費,就要中國對這1,000美元的美中貿易逆差負責。

文章指,試圖通過霸凌經貿政策、單邊措施消解美國積年貿易逆差的手段不會真正起到效果。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源在於美國消費過度、儲蓄率不足等內在結構性問題。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自列根政府以來,美國所採取的各種貿易保護舉措從未能扭轉這一勢頭。解決中美經貿關係的問題,關鍵在於多做加法,通過擴大彼此市場準入等開放舉措,在平等中探討新路徑,在合作中改善不平衡,在共贏中實現和諧共處。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