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中心料內地首季GDP增6.9% 次季將現回落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04/16 15:23

最後更新: 2018/04/16 15:24

分享:

分享:

內地明日公布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國家信息中心預計,首季GDP增長6.9%左右,考慮到出口增速減慢、基建投資繼續放緩,預料次季經濟將出現回落態勢。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在經濟觀察網指出,今年首兩個月,中國經濟運行平穩,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加,工業生產和出口增長超出預期,但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不確定性加大,外商投資減慢,民營企業積極性不高,穩增長與防風險平衡難度增加。

料CPI上漲2.3% 工業增加值增長6.6%

他又預計,首季CPI上漲2.3%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6.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10%左右;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左右。

【延伸閱讀】聚焦GDP數據貿戰 A股續波動

【延伸閱讀】京智囊:盡管貿戰 中國今年GDP增速可實現6.5%

對於經濟運行面臨的問題和風險方面,祝寶良稱,內地金融風險聚集態勢尚未根本扭轉,將考驗金融機構和金融系統的穩健性與抗風險能力,同時給宏觀經濟運行帶來干擾。同時,實體企業債務負擔較重,民間投資活力不足,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亦較大。

若中美貿易實現基本平衡 中國GDP下降2.5%

他表示,中美貿易問題是今年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如果美國對中國6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中國出口減少約100億美元,GDP下降0.1%。而從最壞情況看,如果中美貿易實現基本平衡,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降低約2.5個百分點,影響非農就業約1400萬人。

祝寶良建議,內地須把握防風險和穩增長的平衡關係,在穩定槓桿率的同時,保證實體經濟和房地產平穩發展,避免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並對中美貿易摩擦可能產生的影響,要做出預判和預案。

他談到,應加快減稅和降費的進程,切實降低企業負擔。嚴格保護民營企業產權神聖不可侵犯,採取切實措施給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吃上定心丸;要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適度降低存款準備金並通過減少MLF和PSL等操作的力度加以對沖。解決中美貿易摩擦方面,他建議立足於以打促談,對進口的美國大豆、汽車、飛機、電子元器件等威脅或徵收關稅。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