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原諒一個白字校長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8/05/06 17:13

最後更新: 2018/05/06 17:21

分享:

分享:

北京大學的校長念了一個錯別字,這件事在網上刷屏的程度已經蓋過這座中華第一學府120週年校慶的榮光,巨大的輿論聲浪,將這位教書先生和北大壓得難以抬頭。人非聖賢,讀錯字本不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為什麼人們在這件事上顯得如此「不寬容」?

林校長大約也是如此想法,因此當天就寫了一篇「致歉信」,希望扭轉輿論。快速的危機公關起了些效果,有人在網上稱讚其態度誠懇,堂堂校長躬身致歉,本身已是難得的謙遜,但也有不少人質疑這篇致歉信將個人的錯誤推脫給時代,畢竟被文革耽誤了讀書的人大多數還是認得「鴻鵠」的。

北大校長林建華,日前在北大120周年校慶上,把「鴻鵠之志」讀成「鴻浩」,引來輿論批評。他之後發道歉信,承認文字功底不好,並指出自己在文革時期曾停學。

原諒與不原諒,是見仁見智的事,中文博大,漢字繁多,形近字多音字千千萬,人腦非電腦,要認識所有字難免太過苛求,任誰也做不到。「鴻鵠」這二字人們認為是常識,大概是因為如今在網上發聲的主流人群,難忘這是小時候語文課的考點之一,但林校長的年代,可能沒有被反復考過這一題,這樣一想,道歉信的說法是可以接受的。

讀錯字可以原諒,但這次林校長是在重要場合讀錯了字,兩個甲子才有一次的120年校慶,一個白字毀了120年的光環,這才激起了人們的熱議。而對於高層人物,人們總懷有複雜的心情,篤信他們的發言稿都有文膽代筆,並非自己所感所言,「鵠」字之誤,成了這一猜想的證據,加劇了校長從高位跌落的加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讀錯字的視頻流出之後,網上很快有了一篇「中關村三大『白字校長』終於湊齊」的文章,是將清華、北大、人大三所頂尖學府校長的錯誤梳理集結。可見,網上輿論針對的並不是林校長其人,也不是念錯的這一個字,而實際是對當下高校制度不滿的集中爆發。

大學本是大國重器,應本著求學求真的精神,但現在內地高校管理者行政色彩過重問題不斷被詬病,正部級的校長職位常常成為官員晉升的目標或通道。行政辦學風氣之下,教師學生們也大多將學術之風置於次位,更遑論獨立自由之人文精神,已不再是大學主流文化。

公開否定質疑的價值 惹反彈

林校長的道歉信再次引起輿論聲討,還在於他一句「真正讓我感到失望和內疚的,是我的這個錯誤所引起的關注,使人們忽視了我希望通過致詞讓大家理解的思想: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

批判被認為是北大精神要素。

「質疑不能創造價值」,此言出自北大校長之口更顯諷刺。五四時期的批判精神,最終發展成為北大精神的主流,並促成了百年的輝煌,成為北大符號化的基因,形成「獨立、自由、批判、創造」的北大精神。質疑帶來批判,批判帶來進步,若是平靜而盲從,不問方向,不分是非,才會阻礙邁向未來的腳步。讀錯一個字沒有什麼,否定質疑的價值才是北大校長不容寬恕的錯誤。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潘攀 本報駐京記者

欄名 : 帝都手記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