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造「超大對撞機」惹議 楊振寧中科院大PK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6/09/06 17:48

最後更新: 2016/09/06 17:54

分享:

分享:

「應否建造超大對撞機」議題,近日在內地科學界鬧得沸沸揚揚,還逐漸演變成公共話題。事關首名華人諾貝爾物里學獎得主、現年94歲的楊振寧,日前撰文《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回應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贊成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文章後,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反駁,後者稱「建大型對撞機正當其時」。

針對中國應否建超大對撞機,反對者楊振寧(左)及支持者王貽芳(右)近日各自撰文闡述觀點,引起關注。

2012年至今,中國科學界尤其物理學界,激烈爭議百億甚或上千億人民幣的大型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以進一步尋找和發現新粒子的「超級對撞機」。丘成桐早前撰文表態贊成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更提到「楊(振寧)先生反對高能物理須要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使人費解」。

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亦支持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

楊振寧:造大對撞機預算無底洞 應民生先決

楊振寧在周日(4日)在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發文,澄清自己絕不反對高能物理繼續發展,但反對中國今天開始建造超大對撞機。

楊振寧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而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環保、教育、醫藥健康問題急待解決,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奇大,不利解決燃眉問題,目前不宜考慮。又認為建造超大對撞機,將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

他續稱,多數物理學家均認為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只是猜想,希望用極大對撞機發現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即使超大對撞機能實現、且成功將高能物理學更推進一大步,但他認為30、50年內不會對人類生活有實在好處。

王貽芳:建造正當其時 讓中國高能物理領先國際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隨即就楊振寧的言論來個「大PK」,在內地《科技日報》發文,稱建造大型對撞機正當其時。

王貽芳認為,超大對撞機不成熟不會推動,「怎麼會是無底洞呢」,談論造價意義不大。他又認為,中國民生問題固要解決,但要考慮長遠,發展要可持續,要有領先世界的能力,而開建大型對撞機就是中國在高能物理領域領先國際的一個難得機遇。

同時,王貽芳稱中國的基礎研究經費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大約每年1000億人民幣以上,建對撞機不會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研究的經費。而高能物理在人類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如WWW網。

【延伸閱讀】全球首顆量子衛星 「墨子號」酒泉成功發射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通訊保密技術世界領先

盡管科學界對應否建造超大對撞機有不同立場,距離共識仍有一大段路,但楊振寧與中科院之間的論戰,已引起公眾對中國科技發展的關注。


何謂「超大對撞機」?

根據內地《科技日報》介紹,對撞機是利用不斷加速的粒子迎頭對撞,製造極高能量密度,以發現新的物理現象。目前世界上能量最高的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自然界有四種基本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其中廣義相對論可以描述引力,「標準模型」則可描述其他三種力及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不過,「標準模型」無法描述引力,無法構成解釋宇宙的唯一理論,有一批物理學家認為更高能量的對撞機可能在這方面有突破,儘管LHC迄今未有所獲。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