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成「走資」新渠道 傳人行擬落閘限制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6/11/03 16:14

最後更新: 2016/11/03 17:33

分享:

分享:

人民幣貶值預期不斷升級之下,比特幣(BitCoin)成為資本外逃新渠道。彭博社報道,不願具名知情人士稱,中國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正研究措施,限制通過比特幣交易將人民幣匯出境外的行為。

據稱,措施可能包括限制國內交易平台將比特幣轉至境外平台,又或對轉至境外平台的比特幣數量進行額度限制。

比特幣交易近來在內地再度火爆,今年來漲幅已近90%。11月1日,比特幣刷新四個月價格新高,達5000元(人民幣)。

業者:比特幣換匯最便捷

騰訊財經《棱鏡》報道稱,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比特幣成為資金出海的新管道。因內地每人每年最高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投資人通常選擇赴香港購買大額保險,或通過跨國公司虛報進出口價格來換匯,但比特幣可以便捷、自由地兌換成各國的法定貨幣,同時又被人行視為商品,而非貨幣,可以避開各國資本項目管制。

協助客戶藉此「洗錢」的業者段偉說,「比特幣在中國並沒有被認定為貨幣,而是一種商品,所以拿人民幣買這種商品,再通過海外平台把商品兌換成其他貨幣,從規則上來講,並沒有問題。」段表示,利用比特幣進行換匯,目前是最便捷的通道。

此前,人行於2014年曾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比特幣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申明對比特幣的態度,並提示比特幣具備匿名、跨境流通便利等特徵,要求金融機構將比特幣納入反洗錢監控。

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是一種全球通用的加密網際網絡貨幣。根據設計者中本聰構建的模型,比特幣最終的發行總量為2,100萬個,並在未來30年內,由電腦算力逐步「挖出」。2013年12月,中國人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聯合印發通知,稱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但美德等國承認其作為貨幣的合法地位。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