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優勢不再 數千台企「集體」撤離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7/01/08 16:26

最後更新: 2017/01/08 16:26

分享:

分享:

走進東莞厚街鎮的白濠工業區,進入眼簾的是廠房外頭掛著的分租廣告。在東莞虎門扎根20多年的東莞台協執行常務副會長謝慶源說,全球經濟不景,東莞加工貿易業也無法倖免,廠房分租是因為產能過剩,再加上訂單的利潤太薄接不下手,工廠必須停掉一些生產線,空出的部分就分租出去。

新華網報道,工廠減產,工人回家。但一個奇怪現象是,好些工廠外頭還豎起招工廣告,既已減產,為何還招工?謝慶源說,主要還是招工難的老問題,中國人口紅利接近尾聲,導致勞動力成本不斷攀高,「五險一金」又加重企業負擔。

此外,好技工難找,上手之後很快被挖走,甚至有的工人掌握技術後另起爐灶,把同廠同鄉也拉走。

工資是東南亞國家的三四倍

報道稱,東莞一個普通工人的月薪平均為人民幣3,000元(人民幣,下同),已是一些東南亞國家的三、四倍。好些以外銷為主的企業為節省成本,已將工廠轉至東南亞。

謝慶源說,往東南亞轉移的台商「該走的已經走了」,但部分廠商的研發基地還留在珠三角,繼續駐守東莞的台商有些縮小規模,有的直接把工廠關掉,有的將廠房轉移到內地的內陸城市去。

【延伸閱讀】樓市暢旺 東莞老板關工廠去炒樓

【延伸閱讀】東莞去年500外企倒閉 市長:整體數據「漂亮」

東莞的工業園,到處可見廠房招租的廣告。

參考消息網報道,東莞積極推動「機器換人」的措施,但謝慶源指出,「機器換人」需要大筆資金,小企業難以為繼。謝慶源幾年前已結束鋼鐵廠生意,目前主要經營文教產業。他表示,過去在東莞的台灣人少說有8萬到10萬人,現在保守估計少一半。

台商曾經為東莞的經濟發展撐起半邊天,在1999年前後曾經創造東莞一半以上的GDP,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打破這種獨霸的局面。

學者 東莞台企5000減至2000間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分析,東莞一度有5,000多家台資企業,現跌至約2,000家,這些留守的台資企業以傳統加工貿易為主,由於不是地方政府所提倡的現代高端產業,因此官方和銀行都不會特別關照,產業扶持政策也與他們無關,「台資企業變得越來越邊緣化」。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