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中港業務「賣身」 只因想「甩身」?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7/01/09 15:54

最後更新: 2017/01/09 15:57

分享:

分享:

外資快餐佔內地市場份額不斷下降、食品安全問題打擊下,麥當勞中港業務最終落實賣盤,由中資財團奪標。有分析認為,麥當勞今次不是割愛,「賣身」的背後其實是「甩身(脫身)」--抽離挑戰日漸嚴峻的中國市場。

中信股份(00267.HK)正式公布,中信、中信資本和凱雷擬通過Grand Foods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收購麥當勞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之控制權益,各方簽訂股份購買協議,總對價最高20.8億美元(約合161.41億港元)。未來,中方擁有中港麥當勞的控股權。

洋快餐佔中國市場份額 正在減少

麥當勞曾銳意開發中國市場,與內地外資快餐「一哥」肯德基較量,但如今卻要賣盤。有市場人士認為,麥當勞總公司今次決定不是「割愛」而是「甩身(脫身)」。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快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抑制利潤增長空間。歐睿諮詢的數據顯示,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快餐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由高點時的約57%(兩個品牌分別佔17%和40%),下降至約37%(兩個品牌分別為13%和24%)。


【延伸閱讀】麥當勞161億售中港業務 中信財團掌控股權

【延伸閱讀】入鄉隨俗?中港麥當勞「染紅」 網民回應係......

外資快餐佔內地市場份額不斷下降、食品安全問題打擊下,麥當勞中港業務最終落實賣盤,由中資財團奪標。

分析指,內地中式快餐正快速崛起,「洋快餐」未來面對的挑戰只會有增無減。

而內地麥當勞年前捲入的食品安全事件,是總公司決定賣盤、降低風險的導火線。2014年夏季,供貨商使用過期雞肉的問題遭曝光,影響了麥當勞的銷售額;根據麥當勞發布的2016年7月至9月財報,麥當勞中國業務盈利持續減少,淨利潤同比下降3%。

食品安全風波 成賣盤的導火線

面對中國市場環境變化,麥當勞在2015年5月宣布,在2018年底前將4000家餐廳轉為特許經營餐廳,長期目標是95%的餐廳都是特許經營餐廳。麥當勞在今年3月底,更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先後傳出有十多家公司和機構參與過競購,包括首旅集團、首農集團等。

麥當勞高層也曾承認,在公司全球最大市場美國面臨連續第四年業績下滑之際,要追求轉變,以重振公司業績;其中包括調整其在中國、韓國和東南亞等市場的股權結構。

但麥當勞在公告中仍唱好中國市場,表示各方將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進一步發展麥當勞的業務,包括開設新餐廳(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提升現有餐廳的銷售額,以及在菜單創新、便捷服務、數字化零售、外賣等方面進行拓展提升。預計未來五年將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開設1500多家新餐廳。

中信股份在上述公告中稱,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中國居民在休閑和餐飲方面的消費將持續增加,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潛力尤為巨大。因此,預計西式快餐市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