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難過的「中國病」

專欄

發布時間: 2017/01/26 09:18

最後更新: 2017/03/01 10:24

分享:

分享:

近年內地春節有個奇怪的現象,本是遊子歸鄉、闔家團圓的節日,到了臨近年關的日子卻瀰漫著一些負面情緒。比如前兩年,不管是身在大城市打拼的小鎮青年,還是都市土著,都感嘆著家鄉變化太大,消失的阡陌小路,陌生的高樓大廈,讓人身處故土卻也沒有歸屬感, 「何處才是吾鄉」的拷問殘酷又現實。

面對長輩連番轟炸  恐懼又無奈

還有一種情緒,是有關年輕人「害怕」回家過年,這已不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近鄉情怯」——一種緊張、激動、甚至不知所措的喜悅,而是即將面對長輩們輪番轟炸的逼婚、以及對工作學習的「關切」,不能溝通也無法改變的真實恐懼和無奈。

近日網絡上流傳一篇名為《春節,約等於情緒失控中老年群訪接待日》的文章,雖然些許偏激,卻也符合現實。作者舉例一個細節,臨出門時問母親有沒有看到自己的墨鏡,卻招來母親一頓責備「叫你不要丟三落四,東西亂丟不見了怪誰?」

兩代人觀念差別  結果不歡而散

這大概是每個內地年輕人都會有共鳴的經典對話,將兩代人的觀念差別體現得淋灕盡致。中國父母的家長式作風根深蒂固,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設想規劃人生,一旦發現有所偏差就會焦慮、擔心、責備,最後大吵一番或者不歡而散。

就像「何處才是吾鄉」的無奈一樣,這也是內地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新型「中國病」——失衡的地域發展讓年青一代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和父母長輩活在不同的世界觀裡,當年輕人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新的訊息,蝸居在家鄉的父母還在固守著傳統的,甚至是封建的觀念。

而近些年互聯網化生活的深入,再一次用更短時間更大程度將兩代人訊息獲取渠道和精神鴻溝越拉越大,徹底變成了語言不通的兩個世界,變成看起來誰都沒錯,但誰都痛苦的無解絕症。

雙方拉近距離  相處值得珍惜

平日里,年輕人在外打拼,長輩們的關心鞭長莫及,子女們可以躲在異鄉,躲在掐斷的電話線裡,到了春節,父母們壓抑了整年的關心噴薄而出,子女們避無可避,就成了病毒集體爆發的時刻。

喜慶的節日變成痛苦的相處,這是悲哀的中國現實,也非短時間內可以治癒。但也許無論是老一輩還是小一輩,都能開始發現這個「絕症」並不僅僅是「老古董」和「不聽話」的層次,深入思考之後老人學著接收新的資訊,追上改變的世界,子女則要修煉出無比巨大的忍耐和包容,畢竟比起「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痛苦,無論是快樂的抑或煎熬的相處,都是值得珍惜的。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潘攀 本報駐京記者

欄名 : 帝都手記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