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話語權? 陸「兩岸角度」拍南京大屠殺紀錄片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7/05/25 08:00

分享:

分享: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有大陸媒體昨日宣布,以「兩岸角度」拍攝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呈現80年前台灣人的切實感受。大陸近年高調紀念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等,有台灣學者認為,大陸訴諸民族主義、搶佔話語權,希望主導兩岸對上述歷史事件的史觀,但必會觸及盲點。

圖為位於南京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遇難者300000」石壁。

大陸的華藝廣播公司昨日公布,即日開拍電視紀錄片《南京,1937》,預計年底完成製作。紀錄片編劇馮宇婧說,該紀錄片會採訪歷史學家、兩岸關係專家學者、台灣青年學生、日本和平友好團體等,可能是大陸電視界首次嘗試站在兩岸角度講述這段史實,除了闡釋歷史,還會呈現80年前台灣人對這場傷痛的切實感受,並呼籲兩岸民眾共同維護和平、「同圓中華民族復興夢」。

製片商:台「去中國化」 籲借日軍罪行體認民族弱亂之禍

據華廣網報道,「日本右翼抹殺歷史、阻礙和平人士還原南京大屠殺史實;台灣當局媚日思潮湧動,停辦抗日戰爭活動展、『去中國化』、微調課綱,企圖篡改歷史」,稱馮宇婧正是基於這些背景而萌生創作這部紀錄片的念頭。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董事長邱雨則認為,台灣社會及政治「親日」現象突出,希望兩岸同胞能夠深入了解侵華日軍犯下的罪行,體認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盼兩岸青年共同守護中華民族來之不易的和平安定。該公司總經理艾克則希望藉此片,「共同捍衛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並探索兩岸相互理解之道。

台學者:陸欲建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勢觸盲點

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劉維開表示,大陸想建立兩岸的共同歷史記憶,但必然會觸及盲點。例如抗戰期間台灣是日本的一部分,中華民國對抗戰有一貫的脈絡,但民眾從自己上一代獲得的記憶,會有不同的感受。

他說,大陸用民族主義訴求兩岸史觀會遇到上述問題,應當對台灣的歷史發展理解。

【延伸閱讀】抗日為何由8年變14年? 中共要做抗戰代言人
【延伸閱讀】疑不滿南京屠殺申遺 日停交3億教科文會費

南京大屠殺是發生於1937年對日抗戰半年後,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連續6周大規模屠殺平民及強姦婦女,估計有30萬人被殺。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