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戲劇性」撤兵 揭箇中三大原因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7/08/28 17:22

最後更新: 2017/08/28 19:33

分享:

分享:

中印洞朗邊界對峙持續逾兩個月後,兩國突然宣布收兵,令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陡然緩和。而原本戰雲密布、硝煙彌漫的局勢出現「大逆轉」,背後有三大原因。

中印一同撤兵的消息,最早由印度外交部發出,指「中印雙方已同意結束從6月開始的洞朗對峙。在這一基礎上,洞朗對峙地區軍事人員正在迅速撤離。」

印度先公布雙方撤兵 有深意

中國政府最先並未直接證實該消息,但官媒《人民日報》旗下新媒體對此作報道,這被認為是得到了中國官方的默許,隨後中國外交部才發表聲明,確認撤軍的決定。

中印洞朗邊界對峙持續逾兩個月後,兩國突然宣布收兵,令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陡然緩和。

截至近日,中國官方媒體仍報道解放軍高原演練,印度亦傳繼續在邊界陳兵;戰爭仿如一觸即發時,兩國突然同意鳴金收兵,導致局勢急轉圜,大概有三大因素:

其一是9月3日召開金磚峰會。

今屆金磚國家峰會在中國廈門召開,作為中國主場外交的重要活動之一,倘若印度缺席,勢必削弱這次峰會所要傳遞的正面意義,中國的國際形象恐受損。

因此估計中方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作出讓步,確保印方參與今次會議;事實上,中方願與印度同意撤兵,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赴華參會創造空間。

其二,開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為持續對峙增加了更多代價。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印度出於對國內民情的考慮,不得不繼續向洞朗增兵,並且展示強硬姿態;中方基於相類似、乃至法理的因素,也毫不示弱。兩方持續且日益增加的緊張氣氛,令開火的可能越來越大。這就超出了印度方面一開始的盤算,因此最後選擇了和平解決。 

其三,印度內部矛盾升級。

自8月開始,印度見證了一系列國內矛盾的爆發。從江湖「大師」辛格(Gurmeet Ram Rahim Singh)被判刑引起的其支持者的騷亂,到因莫迪政府推動消費稅改革而激起的大罷工,印度面臨的內部壓力突然陡增,因此不欲在對外事務上,再燒火頭,

短期氣氛緩和後,外界關注中印對峙的後續,估計兩國矛盾不會因此完全消除,不同程度的邊界磨擦或仍將不斷偶發。

【延伸閱讀】印度外交部:中印結束洞朗對峙 軍隊撤離

【延伸閱讀】中國外交部:確認印度軍人正撤兵

【延伸閱讀】中印撤軍關鍵:金磚峰會周日召開

【延伸閱讀】中印打不打 9月3日好關鍵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