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春節票房滿堂紅 折射文化消費重頭戲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02/20 14:00

最後更新: 2018/02/20 15:26

分享:

分享:

內地電影市場春節豐收,初一至初三累計電影票房高達32億元(人民幣,下同),遠超去年同期,創中國電影市場新紀錄。除了電影本身創作題材豐富、宣傳新招迭出,內地收入持續增加,促使文化消費升溫也是關鍵。

3日32億票房 消費模式升級

據貓眼實時票房初步統計,初一至初三內地電影票房累計約32億元,接近去年整個春節檔期票房。大年初一單日票房已達12.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8.1億元相比,增幅5成以上。至於大年初二,內地電影票房以接近10.2億元的成績,繼續維持在10億元級別的水平。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表示,逾10億元的數字,超越了此前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的紀錄,意味電影作為新的消費模式得到了中國大眾的更多認可。

《唐人街探案2》憑口碑佔據內地3成票房。

總結狗年春節電影市場爆發,有3大重要因素:

1. 創作題材豐富

今年春節檔期上映的電影,涵蓋喜劇、動作、推理、動畫等多個題材,其中,奇幻喜劇《捉妖記2》以初一5.4億元、初一至初三共11.9億元的成績暫列票房冠軍;同樣是續集的動作喜劇《唐人街探案2》初三以3.2億元成為票房冠軍,初一至初三總票房9.8億元暫列票房榜第二。

延續《戰狼2》軍事電影熱,《紅海行動》還原了中國「也門撤僑」事件,獲8.5分高口碑,初一至初三入座率均超過6成,票房已達4.5億元。

北京一間影城經理表示,「今年可以說是近幾年最強的檔期,大部分喜劇為主,但類型更多元。魔幻特效、軍事題材、親子類型,為闔家團圓朋友聚會提供不同選擇。」

2. 電影宣傳創新

從春節檔期看,中國電影宣傳、發行新招迭出,預售方式異軍突起。通過在線票務平台進行預售,既吸引更多觀眾進入戲院,也有利影片在上映初期擴散口碑。

在線預售、在線選座、在線支付,互聯網企業在電影市場全面發力,多齣熱門電影的出品方和發行方都包括互聯網巨頭。有業界人士形容,如果説電影是汽車,傳統影視公司是司機,那麼互聯網影業公司就是汽油,他們用億萬大數據和強大渠道,推動行業加速前進。

【延伸閱讀】春節消費變化 升級效應初現

【延伸閱讀】創紀錄!去年內地電影總票房559億 年增13%

《捉妖記2》重視三、四線城市宣傳,全國首日預售票房突破3億元人民幣。

3. 文化消費升溫

隨着內地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春節這個傳統佳節,逐漸成為文化消費的最強檔期之一。有來自武漢的觀眾表示,過年看電影是和家人分享時光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家的時候,大家都各自盯着手機屏幕,在戲院則可以安安心心坐上一兩個小時,回家還可討論觀影心得,「這種過節方式蠻值的。」

文化消費的熱潮隨着春節返鄉大軍,向鄉鎮延伸。而《捉妖記2》尤其重視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在一些農村的墻頭,過年前夕已經貼上了「過年不去看胡巴,考試雙百沒人誇」之類的電影宣傳標語。

有業內人士認為,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折射出中國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觀影成為老百姓過年期間的「重頭戲」和「新年俗」。

復旦大學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長朱春陽表示,火熱的春節電影市場背後,折射出中國電影品質的不斷提升和人們對文化消費的更高追求。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