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伊朗局勢 內地應警惕輸入型通脹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05/10 13:01

最後更新: 2018/05/10 13:02

分享:

分享:

  • 內地CPI增速重回1時代,反映短期通脹無憂
  • 中美貿戰或推高部份食品價格
  • 伊朗局勢不穩,或為油價增添上漲壓力

儘管在豬肉價格走跌帶動下,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重回1時代,反映短期通脹無憂;但分析師指,中東地緣政治及中美貿易戰趨向不明朗,內地要警惕輸入型通脹、以及相關連鎖效應。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4月CPI按年升1.8%,略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1.9%。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0.7%,非食品價格上漲2.1%。而4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升3.4%,亦略低過路透調查預估中值3.5%。

CPI重回1時代 短期通脹壓力不大

市場普遍認為,數據反映內地短期內通脹壓力不大。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甚至認為,在經濟轉型時期的「底部徘徊」階段,需求偏弱狀態下,未來物價緩慢回落是大趨勢,防止通縮應該是政策的主要方向。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指出,食品價格增速按年放緩,按月下降;從國內總供求來看,未來可能引起通脹飆升的因素並不明顯;但是需要關注由於地緣政治因素變化所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超預期偏離,關注輸入型通脹的影響。

在豬肉價格走跌帶動下,內地CPI增速重回1時代,反映短期通脹無憂。

事實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並恢復對伊朗的制裁,此舉可能令伊朗的石油出口重挫,供應減少或將導致油價大漲。

同時,中美貿易戰下,中國限制美國大豆及豬肉、水果進口,減少供應有機會成為價格上漲的壓力。

中美貿戰下 要注意豬價豆價走向

王軍又特別指出,PPI有低位企穩跡象,但需要關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吉指出,未來中國經濟要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地緣政治衝突引起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同時,又需要警惕全球復蘇分化,美國持續加息,所帶來的緊縮壓力。

但他補充,儘管油價上漲推升非食品價格,其實從整體供需上看,即使伊朗再受制裁,產能損失也不過百萬桶/天,從OPEC及美國增產能力看,不會有供需平衡的大問題。

伊朗再起風雲 油價有不明朗因素

內地經濟學家鄧海清在報告中提出,在豬糧比仍明顯高於盈虧平衡點的情況下,2018年豬肉價格仍然存在下行壓力;2018年全年CPI同比中樞2%,2018年高通脹純屬杞人憂天,不存在通脹壓力導致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收緊的可能性。

而當前通脹情況,估計未對貨幣政策產生衝擊,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指,在剔除食品能源波動和節日等臨時因素後,整體看當前長期通脹壓力保持溫和水平,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仍為中性。

【延伸閱讀】豬肉跌價 帶動內地上月CPI重回1時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