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減貿赤就能增就業?特朗普太天真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05/25 13:44

最後更新: 2018/05/25 14:16

分享:

分享:

  • 美商務部長訪華,料談中國增購美國產品
  • 中國大買油氣及農業產品,能快速減少美中貿赤
  • 但農品及能源領域受惠,製造不了多少就業職位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確定6月2起到訪北京,就中美貿易展開新一輪磋商,預料如何落實中國增量購買美國產品將成重點。但美國本土卻有越來越強烈的質疑,特朗普政府用這樣的方減少貿赤,真的解決美國就業問題?

今輪羅斯訪華的談判,預期是要落實中美聯合聲明,包括中國增購美國產品;由於美中貿赤巨大,最直接從金額上減少貿易失衡的方法,是購買美國大宗商品--包括油氣及農產品。

事實上,美國和中國談判代表在前結束華盛頓回合磋商時,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美國農業和能源出口的有意義增長」。而美國財政部長母欽(Steven Mnuchin)強調了中國購買液化天然氣的潛力。

特朗普:美農產多少 中國買多少

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在Twitter上表示,根據一項潛在協議,「我們的農民能生產多少,中國就將購買多少」。

然而,中國加碼購入美國大宗商品,儘管可在金額上減少美中貿赤,但對特朗普的競選承諾--增加美國就業,似乎沒什麼大幫助。

特朗普:美農產多少,中國買多少。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貿易學者加里·克萊德·赫夫鮑爾(Gary Clyde Hufbauer)說,「(買美國油氣及農品)這個是可以計算和衡量的」,但效用是短期、臨時的。

為何這樣說,因為從國際貿易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的分析來看,2014年農業出口直接或間接創造了52.4萬個就業崗位,石油和煤炭產品又創造了25.5萬個,但它們加起來不到當年和出口相關的工作崗位的7%。

農品及能源領域 製造很少就業職位

即是中國增購美國農品及能源資源,無法創造大量就業職位;只有美國製電腦、電子產品和機械等領域產品增加出口,才能創造一定數量工作崗位。

值得注意的是,有觀察人士指,如中國繼續「竊取」技術手段發展工業,美國製造業持續受打擊,將間接不利工人就業。但中美聯合聲明卻沒有就保障美國工業知識產權,作出具體承諾、也就是沒有解決相關問題。

特朗普被指沒解決中美貿易結構問題

事實上有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戰有兩種打法,一是借機會改變中美貿易結構問題,未必短時間內有成效,但可用短痛換來長治久安;一是簡單用買美國大宗商品,減少美中貿赤,短期見效,但並不具遠見。

一些美國輿論指,特朗普彷彿選擇了後者,顯得有點天真。

【延伸閱讀】劉鶴與羅斯通電話 美擬在中興設執法官員

【延伸閱讀】路透:京動員國企 大舉進口美國原油大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