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85%內地App用戶曾遭私隱外洩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18/08/30 13:40

最後更新: 2018/08/30 13:45

分享:

分享:

內地App洩露用戶私隱問題向來備受關注,最新調查報告指出,85%受訪者曾遭遇個人資料外洩的情況,並因此接到推銷電話、簡訊騷擾、詐騙電話等,內地網民在網絡遭遇詐騙等問題上的經濟權益損失超過千億人民幣。

中國消費者協會「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報告」指出,85.2%的受訪者因為使用App遇過個資外洩,沒有遇過的僅有14.8%。

私隱被洩 三分一「自認倒楣」

消費者遭遇個資外洩後,約有三分一受訪者選擇「自認倒楣」,一方面可能是基於無力應對的選擇,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應對無效後的接受現狀。

還有近8成受訪者認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況下獲取用戶隱私權限;近8成受訪者認為App採集個人訊息的原因是推銷廣告;超過8成的受訪者認為當前App在用戶個人訊息保護方面需要加強。

調查指出,個資外洩主要途徑是經營者未經本人同意收集個人訊息,佔調查總樣本的62.2%;經營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訊息,佔調查總樣本60.6%。

受訪者認為,個人訊息的安全保護意識淡薄和相關監管不到位,是App出現個人資料安全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分別為64.0%和57.3%。

經濟權益損失超過千億人民幣

當消費者個資外洩後,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簡訊騷擾;75%接過詐騙電話;63.4%表示收到垃圾郵件。此外,部分受訪者曾收到違法訊息如非法連接等,甚至還有個人帳戶密碼被盜用。

調查報告指出,內地網民在網絡遭遇詐騙等問題上的經濟權益損失超過千億人民幣。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統計,2018年上半年電商平台、社交平台軟體等非法搜集消費者個人訊息現象,成為投訴新熱點。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進行上述調查,以在線網絡調查方式,共計收回5,458份有效問卷。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