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科技限制再升級 「千人計劃」學者遭排查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8/09/13 08:55

分享:

分享:

內地媒體報道指,今年以來,美國限制對中國的科技交流行為愈演愈烈,目前,範圍已經拓展到了在美國的中國「千人計劃」學者。

一名已經回國的千人計劃專家透露,美國有關部門早已開始關注和調查中國專家學者,其中千人計劃學者是重點關注對像,但他表示是否直接辭退清除,目前還沒聽到具體的案例。但可以肯定的是,千人計劃學者在美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日子並不好過。

在華人學者中間,千人計劃及其處境也變成了敏感話題,有學者表示,目前的趨勢是美國大學逐步在採取措施,至少那些加入千人計劃的專家學者需要給一個解釋和說法。一位美國知名大學華人教授透露說,仍留在美國的千人學者,有一些已經被FBI約談,有些地方甚至連警察局也在參與排查。

美國關注千人計劃學者早有跡像

今年5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括一條修正案,允許國防部中止向參與中國、伊朗、北韓或俄羅斯的人才計劃的個人,提供資金和其他獎勵。當時,該修正案的提出者,眾議員MIke Gallagher稱,如果中國學者正在參加千人計劃類項目,可能無法獲得美國國防部的教育培訓以及研究經費。

中國於2008年開始推行千人計劃,即海外高層人才引進計劃,除千人計劃外,國內還有不少類似的人才引進計劃,包括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其他部門和各省、區、市的人才引進項目。國家支持的千人計劃學者的前提是,要求這些學者必須保證每年在國內有一定的任職時間。這一點是讓美國相關部門警惕的主要原因。

參與這些人才引進計劃的專家學者,能夠獲得人均約100-200萬人民幣的資助經費,回國工作後,薪資水平也會高出崗位平均工資的2-4倍,此外還有不少特殊福利。

美國警惕並非空穴來風

今年7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指控蘋果公司前華人員工張曉浪竊取商業機密,涉及蘋果的自動駕駛技術,並試圖帶回中國,7月7日,張曉浪在美國機場被捕。

此事也在國內科技圈引發熱議。過去幾十年裡,美國一直處於科技創新的高地,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的學者和科技行業從業者,都在積極與美國科技界進行交流互動。但不少人也同時思考,將在美國獲得的科研成果或是核心技術,帶回本國的做法,是值得鼓勵。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