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離場論」使中國民企惶恐情緒加劇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09/17 16:27

最後更新: 2018/09/17 16:30

分享:

分享:

近日,號稱「資深金融人士」的吳小平在網上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私企已完成任務,應逐漸離場。同時,中國國有資本被曝開始大規模進入上市民營企業。這些訊息都引起中國私營企業的恐慌。

署名吳小平、題為《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的文章表示,當前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提倡採取公私混合制經濟。

另外,據中國財新傳媒的不完全統計,僅是上市公司層面,2018年以來就已經有近20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國有資本。在已經完成的9個案例中,國有資本共出資超過62億元,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以上都行動讓中國私營企業擔心會被接管。

民企擔心被國家接管

為了安撫民心,《人民日報》在9月13日晚發文「安撫」中國民營企業家,稱「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明確的、一貫的,而且是不斷深化的,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更不是過河拆橋式的策略性利用」。

但在多位學者看來,官方的發聲並不能打消公眾的擔憂。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趙士林認為:「吳小平的言論吻合整個國家的發展趨勢。現在人們已經不像前些年那樣了,最近五年的態勢大家都清楚,對他的論點產生擔憂是非常正常的。」

獨立學者吳強也指出:「貸款難、員工社保問題、企業稅收問題,都迫使近年來民營企業不得不接受國有化,這種國有資本介入的形式比以前直接沒收私營經濟、公私合營更隱蔽。」

吳強表示,中國民營企業做大後的命運並不是必然被國有資本接管,關鍵還是要看私有企業是否有「政治代表」。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