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為何變「逃犯剋星」?內媒咁分析......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18/10/24 18:23

分享:

分享:

香港著名歌手張學友近年在內地開演唱會時,屢次意外地協助公安將疑犯「繩之於法」,累計達55人,因而被謔稱為「逃犯剋星」。有內地媒體分析,張學友有如此能耐。全因四大因素張學友走紅時間、演唱會選址、歌曲風格、逃犯心理等等。

人稱「歌神」的張學友近日到再內地開演唱會,當地警方於演唱會後表示,他們成功在場內拘捕多達9名疑犯,經此一役,張學友個唱場內拘捕的逃犯,半年間累積至55人。內地有媒體「上觀新聞」拆解箇中原因。

其一是逃犯的年齡區間與張學友走紅時間吻合。

張學友於1984年出道,於1993年推出銷量破紀錄的專輯《吻別》,參考被捕罪犯的年齡,大多都是30至40歲,即他們在90年代的時候,都是剛踏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文章提到,在心理學上一個人的世界觀在青少年時期形成,這個年紀的人極易受到流行文化影響。「年少時最喜歡的明星開演唱會,當然要去聽啊」,所以張學友演唱會可以吸引到大量逃犯出現。文章根據此原因估計,10年後的周杰倫演唱會及20年後的TFBOYS演唱會可以有同樣效果。

其二是張學友演唱會選址偏。

張學友的演唱會經常開在眾多二三線、甚至是四線城市之中。逃犯也多出沒於中小城市。張學友演唱會的選址就大大提高了抓到逃犯的概率。

其三是歌曲風格對逃犯行為的影響。

文章指,如果一名逃犯常聽張學友,那麼這句歌詞一定很熟悉「她來聽我的演唱會」,聽多了,自然就給人們的腦海中植入了「去聽演唱會」的念頭。當有些人逃膩了、心累了,耳邊響起學友的歌,腳下便踏上了「看演唱會的自首路」。

其四是逃犯心理學。

文章舉例,有部分逃犯可能因為見到前人落網,便想測試一下自己的實力,亦可能有逃犯想自首,但不甘以一般的方式結束逃犯生涯,所以便出席演唱會,「像煙花般最後一次在人群中綻放」。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