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點題】嫦娥登月 背後是一場中美爭霸戰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9/01/04 09:00

分享:

分享:

  • 嫦娥登月背,反映中國科天科技突飛猛進
  • 特朗普欲保障太空霸主地位
  • 中美角力背後,垂涎太空資源

嫦娥四號昨天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為人類探索宇宙創造歷史,《人民日報》手機版隨即發出號外「報喜」。官方如此重視,一來是這次成功能增強國民自豪感,二來是探月工程背後其實是一場國際、特別是中美太空爭霸戰,中方取得成就,高調宣揚以壯聲勢也是符合邏輯。

中國嫦娥四號探月器這次任務,不僅實現了人類首次登陸月背,更展示了中國空探索的飛速發展。

不得不承認,中國是國際太空競賽的後來參與者,至2003年才實現首次載人太空飛行,較蘇聯(俄羅斯)和美國首晚了足足42年。但爾後,中國的航天科技屢次破重要關口、用短短十多年開拓出多項重要成就。

嫦娥登月背 反映中國科天科技突飛猛進

其中除探月工程外,中國為籌備2022年建造太空站,已升空了太空實驗室,實現了太空人入住操作;而去年,中國火箭發射數量首次全球居首,當年發射了36顆,而美國只有30顆。除了當前的探月工程。

中國已發射了逾三十多顆衛星,組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到2020年完成組網,全面投入應用。

與中國快速發展相比,作為傳統太空科技「一哥」的美國,過去30年卻似乎放慢了步伐。自列根(Reagan)時代以來就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2011年結束穿梭機(Space Shuttle)項目以來,美國就不得不依賴其他國家將美國太空人送上太空。

中國火箭升空。

這個格局下,中國似乎有勃勃雄心,試圖用一定的年期裏,挑戰美國長達半世紀的太空霸主地位。

美方當然看到中國的意圖,美國總統特朗普(Trump)2017年上台後,屢次出手推動美國重拾太空發展動力。其中前年12月,他簽署的一份空間政策指令中,闡述了載人登月和火星登陸計劃,並着手籌建太空部隊,以對抗中國軍方開發的太空武器。

美國太空總署(NASA)今年的預算定為215億美元,被指可能仍然是中國的近兩倍。

特朗普欲保障太空霸主地位 包括組建太空軍

中國為何想跟美國比拼太空科技和探索?套用美國亞拉巴馬州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未來實驗室(Futures Lab)的中國太空項目專家Namrata Goswami的話,兩國瞄準要爭奪的是太空中的巨量資源、乃至未來太空商業規則的話語權。綜合中外專家過去的分析,主要例子包括︰

  • 其一,科學家相信月球蘊藏大量氦-3--能作為清潔能源的物質,如能開採月球的這種礦產,可提供地球1萬年的電力。
  • 其二,太空科技與軍事科技息息相關,提升太空探索能力,等同提升自身軍事能力。
  • 其三,太空科技是量度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誰有更強太空技術,誰在國際上有更大話語權。

事實上,中方近年已不再隱藏自己開發太空的戰略意圖,嫦娥系列各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2017年接受官方電視媒體採訪時稱,「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岩島。如果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在中美角力白熱化的今天,這場中美太空爭霸戰未來發展走向,或許會是新冷戰的指標之一,值得持續觀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