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名字曾是「絕密」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9/01/16 17:01

分享:

分享:

中國科學院今天發布消息稱,中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推動者、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終年93歲。 

于敏是於今天在北京逝世。公開資料顯示,于敏生于1926年,中國核武器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獲兩彈一星勳獎章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有「中國氫彈之父」的稱號。 

于敏是天津寧河人,1944年考進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機電系。1946年,出于對理論物理的熱愛轉到理學院物理系,將理論物理定爲自己的專業。1949年,于敏師從張宗燧攻讀研究生並兼任助教。 

今在北京逝世 終年93歲

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並在中國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指導下,開始了核理論研究工作。後被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彭桓武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幹結構模型,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1960年底,于敏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礎和關鍵性的理論問題。

于敏2014年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習近平親自頒授。

1961年,于敏調任二機部參與氫彈原理研究,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氫彈試驗的成功,爲中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鄧稼先領導的團隊下爆炸成功,隨後于敏率領的研制團隊在1967年研發出中國首枚氫彈。 

2015年1月9日,于敏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12月18日,在中共中央主持的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表彰爲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由於身體原因未到場出席。于敏被授予100名改革先鋒稱號,獲授改革先鋒獎章。

有報道指,由於于敏名字曾被列為絕密,其生前許多論文至今仍沒有公開發表。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