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解碼】美提3條「不尋常」貿協條款 考驗劉鶴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1/22 09:00

最後更新: 2019/01/22 16:41

分享:

分享:

  • 劉鶴赴美談判,或是避免貿戰全面升級最後機會
  • 美方提出的協議方案,有三大不尋常
  • 劉鶴如何平衡國家尊嚴與貿戰停火,考驗其能耐

中國副總理、中美貿易談判的中方首席代表劉鶴,已確定本月底率團前赴華盛頓,與美方重啟高層級磋商。這被視為中美達成協議,避免貿易戰全面升級的最後機會。但只要看看美方設定的議題,便知這輪談判有多困難,要有成果談何容易。

劉鶴今次赴美要「啃」一次艱難的談判,這是眾所周知的;其中困難之處,包括要在一次磋商裡應付中美積習已久的貿易矛盾;而且,要面對的談判對手,又是從列根時代走來的「大鷹派」--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

更重要是,美方今次攤開來要中國談判的,其實是一份極不尋常、跟一般自貿協定很不同、甚至是沒有先例的貿易協議;中國要在防範中美關係崩盤,以及守住中國國家利益之間取得平衡,顯得非常艱巨。其中主要體現於三點:

其一是貿易協議涵蓋採購清單

傳統自由貿易協議旨在降低簽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通常來說,此類協議內容不會包括特定的商品採購,更不會劃設量化指標,要求一方向另一方購買特定金額的貨物。

因此,美國「脅迫」別國購買美國貨的要求,不僅罕有先例可循,更無疑會令採購國感到不體面。但據報,中國已經同意增購美國商品和服務,包括大豆和能源產品,以滿足美方訴,這被視為中方一大讓步;彭博社指中國的採購額或達萬億美元,只是希望分6年完成、到2024年把美中貿易赤字降至零。

但有報道指,美方對此仍不滿足,要求在兩年內完成採購。觀察人士指,中方是否有空間作更多讓步,似乎是一大疑問。

劉鶴將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交手。

其二是美方以制裁+談判推進協議

一般而言,貿易協議的磋商與達成,前提是各方平等地提出條件、自律地遵守協議條款;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先向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以此迫使中國改變在貿易、補貼和知識產權領域的做法。這是對中國的變相經濟制裁。

觀察人士指,美國試圖以「城下之盟」迫使中國就範,恐怕有反效果,反會收窄中國的讓步空間、尤其是中國要保住自身的國家遵嚴。

其三是爭端調解機制對中國不公

許多自由貿易協議,都會建立相應的爭端解決機制,以應付簽約國之間的合規爭議,其中主要是通過成立仲裁小組、以類近法庭模式,化解與訟雙方的矛盾。

但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正在尋求定期審查中國兌現貿易承諾、改革貿易方式的進度;如果美國認爲中國違反了協議,美方可能再次訴諸關稅。觀察人士指出,美方此舉是以美國單方審查,取代中美雙方平仲裁,對中方而言頗有「羞辱」意味,中方會否接納,實在是偌大的問號。

可以說,劉鶴今次赴美磋商,實在有面對「鴻門宴」之意味,如何在守住國家尊嚴與利益,與早日結束貿易戰、防範中國經濟進一步受打擊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對他的一次重大考驗。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