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解碼】特朗普為何着急與中國簽協議?一組數字藏玄機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3/07 09:05

最後更新: 2019/03/07 19:21

分享:

分享:

  • 特朗普關稅措施,一直被指是鈍器
  • 數據已說明,美國關稅大棒是「搬石砸自己腳」
  • 與中國簽協議,特朗普可為失誤政策止蝕

一場關稅戰令中美折騰了大半年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似乎態度逆轉,多番表示美國與中國已很接近簽署貿易協議;有美國媒體更指出,美方有望放寬針對中國的關稅措施。特朗普為何突然變得「和善」?一組數據有助解答這個問題。

追本溯源,特朗普去年落實對中國展開關稅戰,試圖以此迫使中國改變經濟結構--減少對國企及戰略產業的補貼,保障美國企業智識產權,並落實開放市場;但當時,已有不少評論認為,這是下下之策;如中國不肯讓步,曠日持久的關稅戰反會傷及美國消費者,引來民意反彈。

特朗普關稅措施 一直被指是鈍器

美國研究機構近期公布的一連串數據,引證了這一預測,這大概是特朗普着急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原因之一。

當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瑪麗·阿米蒂(Mary Amiti)、普林斯頓大學的史蒂芬·J·雷丁(Stephen J. Redding)、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戴維·韋恩斯坦(David Weinstein)等名位經濟學家,上周一起發表的一篇論文裏寫道,特朗普的關稅「幾乎完全轉嫁到了美國國內物價上」,卻對外國--包括中國出口商截的價格沒有產生影響。”

三名經濟學家總結稱,關稅已使美國的收入減少了近70億美元,而且由於價格上漲,經濟的總體成本更大了。他們估計,截止去年年底,關稅給消費者和進口商每月造成的損失接近45億美元。

特朗普被指希望與中方達成協議。

與此同時,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上周也估計稱,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已使美國消費者物價上漲了0.1%。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則估計,美方針對中國的關稅,以及對鋼材、鋁材、洗衣機和太陽能板徵收的關稅,已使去年美國消費者物價升高了約0.3%。

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員內德·希爾(Ned Hill)和弗蘭·斯圖爾特(Fran Stewart)的另一項研究表明,關稅對經濟的拖累,至少抵消了特朗普減稅政策的部份刺激效果。而不斷上升的貿易不確定性,也抑制了企業投資增長;研究人員調查了俄亥俄州近500家製造商,其中三分之二表示受到關稅傷害。

數據說明 美國關稅措施是「搬石砸自己腳」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芝加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進行了一項調查,早前也得出的結論是,2018年,關稅令美國商業投資降低了1.2%,即325億美元。

排山倒海的研究數據,似乎說明了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其實是一把鈍器,如繼續使用,對美國經濟百害而無一利。

分析人士指,由於特朗普已部署爭取連任,他一方面要擦亮政績、一方面則要為失誤的政策「止蝕」;而策略性讓步、與中國簽署貿易協議後,正可收割中國增加採購美國商品的成果,宣布自己在貿易中勝利,同時又防範關稅戰對美國本土的負面影響擴大,損害自己的民意支持。

在這種盤算下,特朗普又豈會不期待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