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解碼】「中國製造2025」只做不說?科技部表態藏玄機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3/11 14:01

最後更新: 2019/03/12 19:26

分享:

分享:

  • 國內媒體都沒問「中國製造2025」,官員也不說
  • 中國策略性低調,避免再刺激美國
  • 不說2025不代表不做,科技部表態堅持創科發展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今天邀集科技部長王志剛等官員召開記者會,回答與「創新型國家」有關的議題。但官員與提問的中國國內媒體中,似乎頗有默契地對「中國製造2025」隻字不提。這一幕在中美角力升級的背景下,饒具特別意味。

今天這場記者會的主題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合共點到11家媒體提問,其中除一人為《澳門日報》記者、一人為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外,其餘均為中國國內媒體記者。但他們均未提問與「中國製造2025」有關的問題。

今日記者會 媒體一致沒問「中國製造2025」

事實上,儘管有中國媒體的問道,中國將於「2020年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中國官方如何達至目標;但科技部長王志剛回時,也沒提及「中國製造2025」。這與中美貿易戰爆發前,中國積極宣傳這一國家戰略,有着強烈對比。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提出的產業戰略綱領,旨在提高業界的科技創新實力,讓中國在2025年從「製造大國」提升為「製造強國」,並於2035年超越德國、日本等國。這一戰略於2015年3月首見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並於同年5月正式公布執行。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提出的產業戰略綱領,旨在提高業界的科技創新實力。

但自去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有傳中國官方下令所有媒體不得再提到「中國製造2025」的字眼。這個曾被官媒熱烈宣傳近3年的宏大目標,從此在消失在公眾的視野至今。

觀察人士分析認為,中國近年不斷展示科技發展雄心,亦不掩飾超越美國的戰略意圖,是觸發當前中美貿易戰、乃至新冷戰的導火綫,美方正全方位遏抑中國崛起;在此背景下,中國轉趨低調,暫且不把「中國製造2025」等相關字眼掛在嘴邊,以求盡快平息貿易糾紛,以免節外生枝。

中國策略性低調 避免再刺激美國

事實上,今天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沒有提及「中國製造2025」。

但有熟悉中國國策人士分析,中國不提「中國製造2025」,不代表放棄創新科技發展;其中,李克強今年報告時提到,要促進先進製造業發展,培育新興產業;當中提及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與「中國製造2025」內容如出一轍,並無二致。

不說不代表不做 科技部表態堅持創科發展

而在今天的全國人大記者會上,王志剛提出了中國科技三步走的戰略--中共十九大明訂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目前雖取得一定成果,但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仍有短板。

這一時間表,與原有的「中國製造2025」沒有牴觸。科技部過去解說2025戰略,也多次提到「2050年,製造業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這與科技部官員今日的表述並無二致。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