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解讀政治局會議:「政策頂」已至?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4/22 17:57

最後更新: 2019/04/22 17:59

分享:

分享:

  • 決策層對經濟表態轉向樂觀
  • 穩增長任務有所淡化,政策重心轉向促改革、調結構
  • 「政策頂」已至?一派認為貨幣政策不會進一步寬鬆,甚至邊際收緊,全面降準可能性基本排除;另一派認為政策調整不意味轉向,組合調整是重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五(19日)召開會議,對經濟的表態樂觀,肯定經濟總體平穩,好於預期,開局良好,政策下一階段走向惹關注。

有分析師認為,會議去掉「六穩」表述,強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並重提「結構性去槓桿」,表明穩增長任務有所淡化,政策重心將向促改革、調結構方面調整;貨幣政策不會進一步寬鬆,全面降準或降息的可能性基本排除。有分析更直言「政策頂」已至,甚至可能邊際收緊。但有市場人士持不同觀點,認為寬貨幣並未結束,組合調整才是重點。

政策重心變 穩增長讓位結構改革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謝亞軒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對經濟增速的要求有所下降,對經濟增長質量的要求明顯提升。下一階段政策重心將向促改革、調結構方面調整,貨幣政策放鬆力度下降是第一步,但對就業關注力度不減,這次會議新提出「保穩定」的工作要求,故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加力提效。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六穩」自去年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以來,連續三個季度被提及,今次不再提及,反映中央對短期形勢的擔心下降,短期的穩增長讓位於長期的改革開放。而最新會議提出「用供給側改革的辦法穩需求」,意味著不走大水漫灌的刺激老路,短期的逆周期調節政策邊際上難以再加強。

他指出,會議重提「結構性去槓桿」,人行一季度例會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均表明貨幣政策從寬鬆期步入觀察期。是「政策頂」。

幣策或邊際收緊防風險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亦認為,政治局會議傳達出明顯的政策調整信號,提出拖累增長的除了周期因素,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因素,意味著政策重點已發生轉變,宣告寬鬆政策的結束。

他表示,會議強調貨幣政策鬆緊適度,在3月金融與經濟數據超出預期、債務擔憂加大的背景下,更加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會放鬆,甚至從防風險的角度來看,有邊際收緊的可能。

市場人士反駁:寬鬆未結束 重點組合調整

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政策有所調整,不意味「收緊」或「轉向」。

中信證券債券團隊明明認為,從政策面看,寬貨幣並未結束,組合調整才是重點,穩住短期流動性的同時平滑信用增速存在必要,特別是重提「房住不炒」正是由於一季度融資過快增長導致一線城市樓價有上漲壓力,故「穩貨幣+寬財政+緊信用」將成為下一步政策組合。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認為,7月之前政策仍然處於寬鬆期,主要是會議主線不變、「穩增長」和「防風險」的主次定位不變、兩大逆周期調節政策基調不變,即「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該團隊分析,貨幣信貸政策、房地產政策二季度難有較為明顯的寬鬆;寬鬆將主要靠財政落實降稅減費、消費等結構政策為主,既帶有供給結構調整的意味,又有一定的需求提振作用。7月的二季度政治局會議將對宏觀形勢和政策基調重新評估。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