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解碼】兩關鍵因素 中美科技戰危害大於貿易戰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4/23 11:03

最後更新: 2019/04/23 11:05

分享:

分享:

  • 科技戰不能量化、難以管控
  • 牽涉軍事等領域,影響更廣泛
  • 中美爆發冷戰風險陡然升級

從華為孟晚舟事件、到中國科網企業被限制在美開展業務,再到中國科學家被美國癌症中心解僱,連串事件凸顯美國對華科技戰已打響。而基於兩個關鍵因素,科技戰對中美關係衝擊或許更大:其一是影響不能量化、難以管控,其二是箇中牽扯到兩國軍事角力。

中美被指有望在5月底前達成貿易協議,這有利於緩和一個階段的中美實力爭鬥,但這恐怕效果只是短暫的。

科技戰不能量化 且牽涉軍事等領域

套用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亞洲區主任邁克爾·赫森(Michael Hirson)的話,中美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已經變得更加明顯,儼然成為一種新的常態,兩國就算達成貿易協議,也只是和緩美中權力鬥爭的一個階段,但這只是暫時性的,影響有限」。

事實上緊接貿易戰的,是一場中美科技戰,美國將繼續在科技領域,利用非關稅措施對中國進行反擊--美國可以使用的工具包括:限制中國投資美國,限制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技術的能力,以及對中國企業進一步施加壓力。

為何說科技貿易戰對中美關係衝擊,或更甚於貿易戰,不少美國政經智囊均有相類看法。

其一是其不可量化,難以管控。作為對華問題智囊之一、邁克爾·赫森就直指,非關稅措施沒有像關稅問題那樣受到市場的關注,部分原因是它們的影響更難以量化,卻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二是其牽涉問題比貿易戰更多。全球貿易諮詢機構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的研究員斯蒂芬·奧爾森(Stephen Olson) 就表示,現在每個國家都正確地認識到,他們的繁榮、財富、經濟安全、軍事安全都將與保持技術優勢聯繫在一起。

從華為孟晚舟事件、到中國科網企業被限制在美開展業務,再到中國科學家被美國癌症中心解僱,連串事件凸顯美國對華科技戰已打響。而

值得注意是,美國去年通過的一項新法律或為科技戰火上澆油。它通過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可以審查的交易類型,加強了美國政府審查、並可能阻止涉及外國公司的商業交易的權力。

這意味着,中國企業要收購美國科企、中國科技投資美國關鍵領域要變得更因難。

中美爆發冷戰風險陡然升級

而在2018年,甚至在新法律通過之前,阿里巴巴數字支付子公司螞蟻金服收購美國的匯款公司速匯金的的高調交易,正因為沒有得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批准而流產。

這場科技戰之下,華為要深度參與美國5G網絡重要建設固然已似乎變得不可能。而科技角力,會成為中美角力新常態的切入點,爭鬥將蔓延及滲透到貿易、軍事等各個領域,中美關係滑向「冷戰」的可能性陡然升級。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