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美科技冷戰下 BBC稱中國7大範疇領先世界
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兩國科技冷戰也拉起戰幔。BBC中文網報道,中國透過美國所稱的「舉國體制」,已經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領先地位。報道盤點了7項領先世界的中國科技,除華為5G外,還AI人工智能及探月等。但由於中國在核心技術上先天不足,能否打贏科技戰,目前仍然難料。
BBC報道,伴隨美國全面封殺華為,並凖備封殺其他一些中國科技公司的一連串動作,越來越多國際評論人士指出,所謂中美貿易戰已遠超出貿易範疇,而「科技鐵幕」即將落下,「科技冷戰」已經開始。
中國核心技術先天不足 勝負難料
除彭博新聞社分析,美國對華為的限制將迫使中國進一步在科技上自立,肯定不惜「燒錢」爭取優勢。英國《衛報》也評論,中美的華為之爭,顯示美國希望遏制中國用科技獲得地緣政治霸主地位的企圖。
過去幾十年,中國已逐漸走出世界血汗工廠的格局,在部份科技創新領域趕超世界先進國家。其中主要有7大類:
一)5G:華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訊設備生產商,第二大手機生產商,還是通訊5G技術的全世界領軍公司。華為在5G技術方面,掌握了最多的專利。
二)超級計算機:中國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和「神威·太湖之光」連續5年佔據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榜首。中國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有望在2020研製成功。
三)基因編輯嬰兒: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健康誕生,他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HIV。儘管消息迅速激起軒然大波,引來爭議,但也顯示中國科學家在突破科技方面,比西方少了很多法律和倫理道德約束。
四)人工智能AI:雖然中國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芯片、人才方面的多項關鍵指標與美國還有差距,但是中國在人工智能的運用方面卻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人臉識別技術,但中國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加強對民眾監控,飽受西方世界批評。
五)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2016年9月位於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投入使用。FAST口徑達500米,而目前世界最大的美國Arecibo射電望遠鏡口徑是300米。
六)「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這顆衛星將用於試驗徹底杜絶間諜竊聽、破解的保密通信技術。
七)月球背面登陸: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馮·卡門環形山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
但報道總結,儘管中國在科技發展方面有自身的強項和一些領先領域,但是也有很多在核心技術上的巨大差距和先天不足。
報道分析,如果美國當真發動全面科技冷戰,從各個領域與中國脫鉤,而中國也決定繼續維持封閉式國家主導舉國體制抗衡,這場競爭儼然成為兩種制度和兩種理念的世紀大角力。勝負輸贏不僅將決定中國和美國的命運,也將決定21世紀世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