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金:東莞外貿企業考慮將美訂單轉至第三國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6/11 11:58

最後更新: 2019/06/11 12:10

分享:

分享:

中金公司的調研顯示,加徵關稅對廣東東莞的外貿企業在銷售額、利潤率、員工人數等方面均顯示出一定的負面效果;目前加徵關稅的狀態下,部分外貿企業保持觀望的態度,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收入1-10億元)考慮將美國訂單轉移至第三國生產,重點區域包括越南、泰國、印尼等,但整體而言這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對前景並不悲觀。

加徵關稅顯負面效果 部分外貿企業保持觀望

5月中美貿易再生變數,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出口產品再次加徵關稅,同時宣布把華為加入到「實體清單」。東莞是中國加工貿易企業最集聚的城市之一,中金本次調研了8家不同行業的企業,包括照明設備、五金飾品、家具、汽車配件、辦公設備和電子器件及自動化設備採購服務企業等。

調查結果顯示,加徵關稅對外貿企業在銷售額、利潤率、員工人數等方面均顯示出一定的負面效果:不同行業的外貿產品在加徵關稅以後對美銷售額同比下滑20%以上,部分產品由於客戶推遲提貨已造成庫存積壓;基於前期跟經銷商的協商,大多數企業目前對於關稅的承擔在10-15個百分點之間,部分毛利率較高的企業承擔比例更高,企業盈利能力進一步降低;同時,照明、家具等公司表示,相比於之前的高峰時期,員工人數有20%-30%減少。

目前加徵關稅的狀態下,部分外貿企業保持觀望的態度:一方面,對於最終解決摩擦抱有較大的期望;另一方面,自身也在積極跟經銷商和客戶協商,盡可能加大客戶的成本分擔,降低自身影響;特別地,一些規模較大、之前已經在東南亞有所布局的企業明確表示會進一步加大國外產能的投放,考慮將美國訂單轉移至第三國生產,重點區域包括越南、泰國、印尼等。

若美進一步加稅 企業尋求開拓新市場

而進一步加徵關稅的假設下,外貿企業更傾向於開拓新的市場、升級產品及轉入內銷:部分企業表示,長期上要積極開拓美國以外新的市場,用以彌補美國市場的下滑,如歐洲、東南亞等;同時,部分企業也在積極改善自身產品性能、增加產品多樣性,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最終價格來抵消關稅的影響;另外,轉入內銷市場或者與內資品牌合作代工也是普遍談及的一個路徑選擇。但是,不可否認,三種方式都是相對長期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摸索,可能需要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報告表示,整體而言,東莞的外貿企業並不悲觀。但可能與調研的企業相對規模較大相關(收入1-10億元),大多數企業認為,短期加徵關稅對公司銷售和利潤率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外部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行業內部的變革,推動行業整體的轉型升級,大企業在短期陣痛之後,更可能實現市場份額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的改善。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