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香港靠誰救」筆戰:《蠢的並不是香港青年》原文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9/06/27 14:39

最後更新: 2019/06/27 14:53

分享:

分享:

香港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震動全球的關鍵時刻,內地社交媒體瘋傳一篇題為《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稱「普通民眾很容易被蠱惑」,內文不乏暗示香港「沒得救」論調;文章獲百萬計點擊,但也引來一些內地人撰文反駁,諸如網名「泫然亦然」的《請收起你的厭港症》、署名「北京評論員」的《隔着普通話與粵語的距離答不到「香港有救嗎?」》,還有Kief《蠢的並不是香港青年》。

現將這場筆戰中,各篇文章原文刊出。

Kief:《蠢的並不是香港青年》

上街遊行的香港人,從青年到老年都有。

我通常懶得寫什麽東西來批評朋友圈爆款爽文,但昨天一篇《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讓我出離憤怒、又感到害怕。這篇文章代表了一種看似極爲理中客的論調和分析,對平日不密切關注時政和政治理論的讀者來說,有著很強的說服力。但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文章作者用來「消除我們對于香港青年的偏見」的對這些香港青年的形容,基本上可以返還給他自己:

真的不是壞,只是蠢而已。

且不論文字中無處不在的傲慢,這篇文章和其背後的邏輯最大的問題,在於始終忽視了房間裏的大象——完全沒有從政治的維度、特別是香港與北京的政治關係的維度,來討論爲什麽會有百萬人抗議遊行的這樣一個政治性問題。但與咪蒙那類精心編織的文章不同,我認爲作者並不是有意規避了政治,而是他,和太多人一樣,在分析問題時都早已習慣了政治視角的缺席。

對這些人來說,政治原因在這個國家永遠不會是事情的根本原因。他們永遠不會相信會有人,就像這些香港青年,會單純爲了所謂的democracy, liberty和rule of law而自發自願地抗爭。這背後要麽是有境外勢力,要麽是有經濟背景,要麽就是像那篇文章作者說的一樣,是他們自己缺乏對于曆史和社會的常識。

當然了,退一步說,我也並不認爲香港青年也好台灣青年也好,他們其中就不存在缺乏常識、視野狹隘和莫名其妙的傲慢(甚至我來新加坡之後都會吐類似的槽)。但是,被多年以來的閹割式教育,和步入社會之後被無處不在的資本崇拜所影響的另一批人,實在沒有太好的理由把自己放在高出這些同胞的位置,來點評那些他們在經曆和實踐,而你卻連說都說不得的問題。

《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這樣的文章,還代表了一種我們這邊常見的特長——普通人都特別擅長從統治者的視角看問題,美其名爲格局大。但當你只會對宏觀經濟和教育體制品頭論足時,你根本不能從一個普通香港人的視角理解,是什麽影響了他/她的生活和對未來的預期,是什麽真正讓他們邁出步伐。

「那些智力超常的人啊/認爲已經/熟悉了雲和閃電的脾氣/就不再迷惑/就不必了解自己/世界和他人。」

曾經就在我還念書的時候,我也狠狠地質疑過廣場上和中環的學生領袖,認爲他們思考不夠成熟,行動不夠審慎。但現在,我變得越來越傾向于同意,你可以做一個所謂冷靜理智的旁觀者,但永遠不要居高臨下地嘲笑和諷刺別人親身的訴求和抗爭。

延伸閱讀:

《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原文

《請收起你的厭港症》原文

《隔着普通話與粵語的距離 答不到「香港有救嗎?」》原文 

《蠢的並不是香港青年》原文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