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只因一關鍵因素 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大轉向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7/11 09:00

最後更新: 2019/07/11 11:19

分享:

分享:

中美貿談雖在「習特會」後重提,但彭博社卻稱中國官員對達協議感悲觀,其中原因是強硬派要求必須簽署平等協議。事實上,90年代美國本只追求自身自由貿易,並相信其優點能吸引中國開放,但當「中國衝擊」開始損害美國經濟,美國的貿易政策才轉為「對等貿易」,從而引發今天的貿易戰。

「習特會」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持續對華態度強硬,重申貿易協議必須對美國有利,因美國對中國存巨額貿易赤字。不過,彭博社報道中國內部卻有聲音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施壓,要求必須簽署平等協議,即美方要取消所有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導致雙方達協議的日子遙遙無期。

事實上,美國的對華態度是在特朗普當政後才轉硬。90年代,美國主張單邊自由貿易,即無論別國怎樣做,國家最有利於自身利益的做法是追求自由貿易,並認為其優點能吸引中國開放。

美國的對華態度是在特朗普當政後才轉硬

上述主張完全體現在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主政時期,他多次與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承諾,幫助推動中方加入世貿組織(WTO)。2000年3月8日,克林頓在公開演講中表示,中國加入WTO不但會進口更多美國商品,更會引進民主政體最珍視的價值觀,經濟自由。

然而,中國加入WTO後,中國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漸現。2001年,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為281億(美元,下同),2017年卻激增到3,752億。中國GDP也從1.34萬億暴增到12.24萬億,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美方期待的經濟自由卻沒有實現。相反,美國經貿實力卻漸蒼白虛弱,更丟失數百萬個工作機會。

自此,美國打破了對「單邊自由貿易」理念的迷信。在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主政期間,美國試圖在WTO推動以零關稅壁壘為目標的貿易自由化改革,向包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推銷發達國家的智慧財產權、勞工權益、環保標準,以實現各國產業對等競爭。可是,發展中國家卻不願放棄既得利益,導致有關改革難有進展。

特朗普主張以各懲罰性手段達「對等貿易」

在這情況下,更多人支持特朗普主張「對等貿易」,即美國對各國不應存在明顯貿易赤字。因此,美國在國際經貿摩擦中變得更主動積極、攻勢逼人,例如單方面取消最普惠制待遇,用雙邊談判拋開多邊機構,甚至以加徵關稅等懲罰性手段施壓,造成今日的中美貿易戰。

然而,一年前美國和歐盟發表的雙邊經貿談判聲明卻表明,「對等貿易」只是短期目標,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的「三零原則」,才是美國追求的理想經貿秩序。因此,分析相信只要中美能充分理解彼此的近期和長期目標,並相向而行的平等磋商,拋開非經濟因素干擾,仍有望達成貿易協議。

有關中美貿易戰的最新消息【按此即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游昊雲 本報記者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