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點題】中國戰狼式外交  無助奪國際話語權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9/07/19 09:00

最後更新: 2019/07/19 11:21

分享:

分享:

神隱多月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月12日,她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發表了一篇學習心得「佔據道義制高點 提升國際話語權」。華春瑩在文中感嘆國際輿論格局是「西強我弱」,中國的話語權與實力不匹配。

面對相對弱勢的國際輿論環境,外交陣地本是提升中國國際形像的前沿戰線,然而,近年中國外交人員採取的是一種「戰狼式」外交,頻頻以吵架的姿態應對挑戰;但是,這種「戰狼式」外交,除了能提振國內的民粹主義,對提升中國的形像與話語權,並無半點幫助,只會加深外國指摘中國霸道的看法。

中國國際話語權  與實力並不匹配

潛水四個多月的華春瑩,7月12日,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發表了一篇華春瑩的學習心得,原來,華春瑩正在中央黨校進行為期四個半月的培訓,更有傳聞說她有望升遷,就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華春瑩在題為「佔據道義制高點 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文章中寫道,感嘆國際輿論格局總體上是「西強我弱」,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可是話語權與實力不匹配。她說:「我們前所未有地走進了世界舞台中央,但手中尚不完全掌握麥克風,時常處於有理說不出、有聲傳不開的尷尬境地」。她認為,雖然中國已經站起來、富起來,解決了「挨打」「挨餓」的問題,但要真正強起來,徹底解決「挨罵」的問題依然任重道遠。

在國際大環境向右轉的形勢下,西方再次蔓延新一波「中國威脅論」時,中國外交戰線面對的挑戰比過往更大。然而,在近幾年中國外交作風有向左轉傾向,與鄧小平當年定下「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方針背道而馳。更多看到的是,中國外交人員面對西方外交使節、記者等,採取咄咄迫人的罵戰方式,被外界視之為「戰狼式」外交、

外長王毅加拿大斥記者  被批違外交禮儀

這些例子不勝枚舉,且愈演愈烈。2016年6月1日,在中加外長年度會晤後的記者會上,加拿大記者問加拿大外長有關中國人權問題「加拿大為什麼要與中國保持更緊密關係?如何通過這種關係來促使中國改善人權?」

但是,還未等到加拿大外長回答,王毅就手指記者說:「你的提問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和所謂的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傲慢,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關於中國人權狀況,沒有人比中國人民更了解,中國人民才是最有發言權的。」 王毅隨後反問該名記者「你去過中國嗎?」「知道中國從一窮二白,幫助六億擺脫貧困嗎?」「知道中國是人均(GDP)8000美元的第二大經濟體嗎?」「知道中國把保護人權列入到憲法當中了嗎?」王毅外長的言論立即遭到了國際輿論的批評,且不說有違外交禮儀,其言論充滿傲慢和無知。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  充滿火藥味近於吵架

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時也是充滿火藥味,字眼也「去到盡」。例如,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7月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英國外交大臣亨特對香港局勢的評論。耿爽說:「英國還沈浸在昔日殖民者的幻象中,不思悔改,信口雌黃。香港居民的自由是英方爭取來的說法簡直是厚顏無恥!」

今年4月,回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的中拉關係評論時,另一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形容一些美國政客「滿世界污蔑中傷中國」,「言行令人不齒」。他喊話蓬佩奧說:「謊言就是謊言,說上一千遍還是謊言,蓬佩奧先生可以休矣!」

駐巴基斯坦代辦  Twtter與美前國務卿罵戰

最新的是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臨時代辦趙立堅與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在Twitter上罵戰。13日,趙立堅透過Twtter重申中國的新疆政策,同時借機批評美國的種族問題。「華盛頓特區的白人從不去西南區,因為那是黑人和拉美裔的地區。」

賴斯批評趙立堅是宣揚種族主義,「在正常時期,你會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對趙立堅言論不滿的賴斯呼籲,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應將趙遣送回國。

兩人的罵戰並沒有就此停歇,趙立堅隨即回擊賴斯「可恥」和「驚人地無知」,指出他目前派駐伊斯蘭堡,但曾在10年前派駐華盛頓。「把說你不想聽的真話的人標籤為種族主義者,是無恥與噁心的行為,」他寫道。雖然,趙立堅後來刪除了相關帖子,但其言論仍引來了西方輿論批評。

當年周恩來面對挑戰   以機智幽默化解

中國早期外交人才輩出,總理周恩來既緊守原則而又機智的作風更廣為人稱頌。記得當年曾有一位西方記者問他:「請問總理先生,中國可有妓女?」

周恩來盯着對方說:「有。」在全場嘩然之際,周恩來又大聲說:「在中國的台灣省。」這個回答既應對了西方記者的挑戰,又藉機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的原則。

當年中國面對西方封鎖,在外交上的環境比現在艱困得多,但當年老一輩外交人員以政治智慧去打開局面,實值得深恩。戰狼式外交除了在國內獲得民族主義者的一輪掌聲,是不可能贏得國際社會尊重的;然而,外交是對外的,強悍、凶猛和謾罵也無濟於事,粗魯無禮,只會被人認為理屈詞窮,色厲內荏。對提升中國形像及國際話語權,並無一點幫助。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高青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