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深圳要做30件大事 4領域與港競爭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8/21 12:02

最後更新: 2019/08/21 13:11

分享:

分享:

中共中央、國務院18日發表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在香港陷重大危機之際,引來各方關注。

《人民日報》旗下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前天發表文章,根據《意見》列出未來30年深圳要做30件大事,當中有不少與香港構成直接競爭。深圳短期內雖然不可能替代香港,但在4個領域上未來必對香港形成挑戰。

建自貿試驗區 吸資金人才

文章指,深圳未來要做30件大事,主要分為4類。1)補足深圳現時短板,即醫療和教育;2)提升深圳國際知名度;3)增加深圳文化建築以提升地位;4)深圳在經濟和創新上更上一層樓。

這4項領域,除原有大灣區發展綱要定位外,不少項目與香港現有優勢產業直接競爭,可分為四大類。

1)經濟領域,深圳提出將深化外滙管理改革,目前內地資本帳未開放自由進出,若在區域內試驗外滙自由兌換,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是深圳走向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第一步。

另外,深圳亦將建設國際郵輪港及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國際郵輪港無疑與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競爭,而自由貿易試驗區可作為新試點平台,吸引國際資金及人才進駐。

2)人才競爭,深圳會推動更多國際組織和機構落戶、放寬境外醫師執業限制、港澳居民在深圳民生領域享有「市民待遇」。眾所周知,香港是不少國際機構在亞洲或大中華地區的總部;倘深圳要爭取國際組織落戶,無疑與香港競爭。

改善醫療知識產權 追上港

值得注意的是,港澳居民將在深圳民生領域享有「市民待遇」,在港亂局之際,這措施吸引更多對港前景感惶惑的專業人士,前往深圳尋求發展,這將令香港人才流失。

3)文化建設,深圳將鼓勵國家級博物館設立分館、組織舉辦大型文創展覽,及建設創新創意設計學院等。香港文化中西滙萃,每年各種文化藝術活動不斷。香港西九文化區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設立,本可鞏固香港作為亞洲文化中心的地位,但政治爭拗不斷,若深圳在政府推動下,要在文化藝術交流上追趕香港,可謂事半功倍。

4)科技方面,深圳在科創上成績已超越香港,但有兩點是較香港落後,一是醫療科技、二是知識產權保護,故深圳提出建立全新機制醫學科學院、先行先試國際前沿醫療技術,及有序建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這兩點是要補足深圳不足之處,同樣是以香港為目標來追趕。

雖文章沒說明,深圳的發展是要取代香港,但提出深港將成為「超級雙城」。沒有香港,就沒有今天的深圳;但明天的深圳,也將給香港帶來壓力和機遇。這將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超級雙城」,互學互比。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