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反修例」抗爭趨激進 怎樣觸動内地民眾「統獨」神經?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9/08/29 09:00

最後更新: 2019/08/29 18:37

分享:

分享:

香港「反修例」抗爭持續近3個月,内地民眾多反對,甚至視之為「港獨」,而港人則多將内地民眾的反應歸咎於官方操縱輿論。雖然内媒的確選擇性報道抗爭運動,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鄧聿文認為,抗議運動的口號和行動觸動內地民眾的「統獨」情緒,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近日的香港抗爭運動中,内地相關民意受高度關注。其中,内地官方更被指利用Twitter和Facebook等海外自媒體散布和誇大香港抗議的不實信息,縱容民間厭港之聲,鼓勵小粉紅們如飯圈女孩和帝吧網民干擾他們不喜歡的人和言論。

鄧聿文認為,上述舉動無可否認對只接受政府單方信息的民眾起到很大作用,並煽動起對香港抗議和反動派的不滿。不過,内地那些能了解外部信息和香港抗議整個過程,包括部分持自由和民主理念的人士,隨著香港抗議的激進化和暴力化,也由原先對抗議的同情、理解甚至支持漸漸變成不理解、不滿乃至反對。

他估計,引起這些人的立場轉變,最主要是「反修例」運動的口號和行動,觸動內地民眾對「統獨」問題的敏感神經。在運動中,他們看到香港激進派在抗議場所打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號,揮舞著美英國旗,扯下中國國旗扔進大海,衝擊中央駐港機構,塗污國徽,以及將抗議引向國際化,呼應美英施壓中國政府等一系列事情。

對內地民眾來說,這些舉動使他們「恍然大悟」,認定激進派早就不懷好意,要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反修例」不過是一個幌子,從而對中國政府宣稱的抗議運動是香港版「顏色革命」、背後有美英台灣的黑手,也就深信不疑。

在抗爭活動中,中聯辦門前的國徽被塗污

他解釋,許多中國人内心之所以隱藏著「統獨」情節,原因是中共多年來的國民教育,將自鴉片戰爭起的中國近代史書寫成「百年屈辱」史,而中共就是民族拯救者。相反,香港新一代雖多在回歸後成長,但面對的是英國的制度遺產。故此,香港年輕人不可能對內地民眾的那種歷史屈辱感產生共鳴。

中國人内心多隱藏著「統獨」情節

此外,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由於經濟增長和國家強盛,加上鎮壓和維穩,讓很多內地人產生重秩序輕自由的價值偏向,這與香港人追求自由形成反差,而國家強大的客觀結果在全球化下也被内地民眾感受到。因此,内地民眾普遍難認同過分激烈的抗爭運動。相反,香港年輕人的上升渠道被內地來港尋機會的人所佔,從而形成對内地以至中共的不滿。

總括而言,兩地民眾截然不同的背景,造就内地民眾難理解香港年輕人義無反顧的抗爭,以及對中國的厭惡,而香港抗議運動的口號和行動更觸動其「統獨」情緒。他們會認為:「既然香港對先行的『一國兩制』越來越不滿,那就『一國一制』好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