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點題】經濟陰霾疊加 穩增長還需靠「組合拳」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9/09 13:02

最後更新: 2019/09/09 13:44

分享:

分享:

人行日前宣佈全面及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人民幣,穩增長、應對中美貿易戰的寬鬆政策,預期將陸續有來;但有分析指,由於寬貨幣的邊際效應正在減弱,下一階段的支撐經濟手段,預期會是「幣策」與「內需」雙拳並舉,甚至會是一套組合拳。

《中國證券報》今日的頭版引述分析指,降準只是「打頭陣」,在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實現貸款利率換錨後,將適時降低MLF利率,以進一步引導市場降低實體貸款利率;而某程度上,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

報道又指,「LPR機制完善-LPR基準推廣-MLF小幅多次調降」的降息三部曲將先後奏響.

報道又稱,9月被視為MLF利率下調潛在窗口期的理由在聯儲局很大機會於9月降息。在聯儲局議息前,中國公開市場有一筆4415億元的MLF到期。此外,9月20日將發布新一期的LPR,適時下調MLF利率,可及時帶動LPR下行;即便9月MLF利率不下調,未來擇機下調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事實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4日的常務會議亦提到要「加快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因此市場普遍相信降準之後,人行下一步是透過調低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以達到降低銀行融資成本的效果。

專家:寬鬆貨幣政策恐增金融風險

但值得注意是,上述寬鬆貨幣政策是否能實際支持實體經濟,仍有不確定性。青島大學經濟學教授易憲容表示,實際上目前内地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已比歐美國家更為量化寬鬆,只不過所採取的方式與工具不同。他舉例,内地企業和居民的債務負擔都在近年急速增長,顯示寬鬆貨幣政策引發的金融風險正增加。

他又表示,今次降準釋放的資金是否會流向實體經濟,企業獲得資金之後是否會增加投資應該是相當不確定的。

因此有分析估計,內地穩增長不能只靠寬貨幣,還將要有進一步刺激消費、撐内需的措施出台,以形成「撐經濟」組合拳。

事實上,國務院日前已提出20條提振消費信心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

本報記者:游昊雲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