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退休】馬雲今退休 留下一個奇蹟、兩大爭議、四大挑戰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9/10 12:49

最後更新: 2019/09/10 15:14

分享:

分享:

今日是內地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同時是其創辦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的55歲生日,也是他卸任主席的日子。內媒報道,馬雲卸任後還將繼續擔任集團董事會成員,直至2020年阿里巴巴年度股東大會。

馬雲卸任主席,意味他正式啟動「退休模式」。內地自媒體「魔鐵的世界」發文概括馬雲傳奇的商海經歷,指出他為阿里巴巴留下一個奇蹟、兩大爭議、四大挑戰。

一個奇跡:3種商業形態+1種金融工具=商業帝國

文中寫道,從中學英語老師到集團話事人,從對互聯網技術一竅不通到發展電子商務,馬雲的創業故事是「一個奇蹟」。他一路自學成材,經商緣起於因英語流利而替浙江省交通廳去美國討債,在那裡他發掘了在中國尚未被發現,但潛力巨大的互聯網商機。

後來他歷經大小商戰數十次,先戰勝本土電商8848,繼而戰勝外國電商eBay,形成B2B(阿里巴巴)、B2C(天貓商城)、C2C(淘寶網)三種商業形態,全方位覆蓋電子商務市場,再輔以支付寶這一金融工具,建成龐大商業帝國。

兩大爭議:流量變現致賣家難生存 引創業公司燒錢風氣

文章指出,執掌阿里巴巴20年來,馬雲身上還有此起彼伏的爭議。

爭議來源之一,是淘寶網於2006年推行的「招財進寶」活動。當時淘寶網和eBay之間的勝負已定,馬雲需要找到生財之道,便透過該活動,讓賣家付費後將自己的商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但不少賣家認為,馬雲違背淘寶三年免費的承諾,活動終在賣家們投票決定後停止。

此後,淘寶卻又開始嘗試其它流量變現方式,比如「淘寶直通車」(搜索競價模式)、「首頁廣告位售賣」等盈利手段,以及收取技術服務費、銷售扣點、保證金等費用。結果,阿里巴巴「大賺特賺」,平台的中小賣家卻由於運營成本高企而生存困難。有天貓賣家曾算過一筆賬,由於運營成本高企,商品最終成交價必須達到進貨價的3倍,才能保證賺到錢。

商海浮沉二十年,馬雲今日卸任阿里巴巴董事

另一爭議則是馬雲和eBay大戰時運用的競爭策略:忽視短期盈利,先收割流量打敗對手獨佔市場,再探索流量變現模式,幾乎被後續創業公司奉為圭臬,導致資本推動的「燒錢大戰」頻頻上演,最轟動的就是熱度剛過去不久的網路直播和共享經濟創業潮,其中共享經濟燒掉人民幣千億元後,「燒出」的共享單車品牌ofo,卻因遲遲未找到盈利模式,最後資金鏈斷裂。

四大挑戰:電商競爭下 多元佈局未見利潤 營收主體仍是傳統業務

文章中寫到,目前,阿里巴巴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但毛利率則從剛上市的約80%,一路跌到現在的50%,跌幅37.5%,淨利率從超過50%,跌倒現在的25%左右,跌幅高達50%,兩大關鍵經營指標的一路走低。馬雲卸任之後,阿里團隊仍面臨四個挑戰。

挑戰一,阿里巴巴目前的營收支柱仍然是電商平台,營收貢獻率達60——70%;

挑戰二,兩大基本盤淘寶、天貓面臨用戶觸頂壓力,同時僅成立三年的拼多多強勢崛起,增長速度就超過傳統電商10年發展的積累,和淘寶構成正面競爭;

挑戰三,多元化佈局的攤子還產生不了利潤,餓了麼(外賣平台)、菜鳥(快遞服務)、Lazada(東南亞電商)以及以盒馬鮮生(綫下零售平台)為代表的新零售業務全部虧損,整個集團的利潤依賴傳統業務淘寶和天貓,多元化業務何時成為產生利潤的管道,目前沒有明確答案;

挑戰四,重要資產螞蟻金服2018年為拓展海外市場,下大力氣補貼用戶,強勢擴張之下由盈轉虧,而競爭對手微信緊跟不放,致使螞蟻金服補貼用戶的行為難以停止,這就意味著如何止虧壓力不小。

責任編輯:尹航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