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權法】美國利用香港打「冷戰」 兩方面遏制中國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9/09/10 14:39

最後更新: 2019/09/19 20:01

分享:

分享:

曾是特朗普政府團隊的鷹派代表人物,美國前防長馬蒂斯公開宣示「香港局勢非單純中國內部事務」,再結合特朗普等高層表態、美國國會將審議「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從各種跡象反映,介入香港問題已成為美國政界共識。中美新冷戰的氛圍,與這一幕息息相關。

最新發聲的美國政界人物,是已卸任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他當地時間9日在紐約出席路透社論壇時表示,香港反修例示威並非中國內部事務,美國應與香港示威者站在一起--即使僅是「道德上」的支持。

干預香港問題 已變美政界政治正確

馬蒂斯2018年12月辭去美國國防部長一職,但在美國政界仍具有影響力。他於即將發售的自傳《呼號混亂》(Call Sign Chaos)中暗示,辭職原因只是與特朗普不再產生共鳴。

馬蒂斯主張美國介入香港局勢不是孤例,特朗普呼籲中國「人道處理香港示威」固然是標誌性例子。

美國現任防長埃斯珀(Mark Esper)日前也敦促中國,在香港問題上保持克制。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上月則表示,中國需要小心處理香港示威活動,勿讓天安門事件重演。

意識形態與經濟領域 美雙拳遏中國

更重要是美國國會復會後,預計很可能快速審議並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深度介入中方對香港政策。這些例子反映美國政界已形成全方位的共識,要對香港問題發聲,這或令香港局勢發展更添變數、也更添震盪。

香港示威者展示美國國旗。

這個局面的出現,一切要由中美新冷戰說起。英國專欄作家拉赫曼(Gideon Rachman)直言,中美「新冷戰」正不斷為「反修例」運動火上加油,華盛頓的反華情緒已成國會兩黨有影響人物之間少有的共識點。

所謂新冷戰,就是美方要從經濟及意識形態等各方面,全面視中方為戰略競爭對手、遏制中國發展。觀察人士分析,美方將香港問題納入自己的「武器箱」,正可從兩方面達至制衡中國的效用。

其一是意識形態。美國政界鼓勵中國管治下的香港爭取民主、自由及實踐西方價值觀,無疑是挑戰中國內地講求威權的政治制度。這顯然是冷戰中,政治和制度的搏弈。

其二是經貿領域。香港的獨立關稅區等特殊地位,令其成為中國引進資金和技術的重要窗口,地位暫時難以替代;在此背景下,美國支持香港民間與內地對立,最終有可能動搖香港作為內地窗口的功能、至少是削弱了內地運用香港的信心,這不就起到遏制中國的作用?

況且,美方亦可運用香港問題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美方遏制中國的意圖很明顯。

香港變大國磨心 徒添兩風險

但當然,正如本網日前刊文「香港被推上中美冷戰大舞台,承受4重打擊」指出,香港被捲入中美角力,是禍不是福的機會是存在的。香港或者會在大國對立中受殃及,其中,中美一旦爆發金融戰,香港難獨善其身,中美貿易戰直接令香港航運中心地位受損。

本報記者:伍樂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