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談判】劉鶴倘領「習特使」銜頭 中美談判結果有3種可能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9/27 13:00

最後更新: 2019/09/27 13:31

分享:

分享:

中美高級別貿易談判據報下月10日登場,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或領「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銜頭赴會。消息倘確實,這至少是中短期內中美貿易關係回暖、乃至樂觀的強烈訊號,並預示下月談判成果或許有3個可能性。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中美貿易戰第13輪談判10月10日至11日於美國華盛頓登場,作為中方首席談判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屆時將領銜「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身份率團赴會。

劉鶴銜頭 是談判是否樂觀指標

劉鶴是否以「習特使」身份赴美,是中美談判是否樂觀的關鍵訊號。當中劉鶴今年2月參與華盛頓回合、即中美第7輪談判時,便帶着這個代表國家元首的銜頭,彼時有傳兩國很可能會在談判結束後發表「備忘錄」、標誌獲階段性成果。

但隨後「備忘錄」未有實現、中美據報也在撤銷關稅、中國經濟結構等問題互不讓步,劉鶴在5月再赴美、參新一輪談判時已不帶「習特使」銜,據報當時中美談判已陷膠着,後話更是特朗普「翻枱」宣布升級對華關稅措施。

觀察人士指,劉鶴今次重拾「習特使」身份赴美談判的消息如屬實,顯然是磋商重回正軌、甚或向樂觀方向發展的明確訊號。在此前題下,中美下月的談判的結果,或許會有以下可能性:

一)簽署實質貿易文件

熟悉中美貿易談判的中國專家指,劉鶴領銜「習特使」赴美談判,代表他具備代表國家元首、為國家簽署涉外文件的權力;因此,劉鶴此行最樂觀的成果,是中美簽署階段性的貿易文件、以實質緩和貿易戰,其內容或許涉及外界推斷的中國採購美貨、美方放鬆關稅措施等。

二)貿易談判拉回正軌

觀察者指,中美就算未能即時簽署貿易文件,但劉鶴領有「習特使」銜頭,至少意味他可在談判中作重大決定,包括策略性讓步,以為兩國創造持續談判、逐步解決矛盾的窗口;中方這些讓步,很可能是量化增加採購美國商品等。

三)為新一次「習特會」作決定

分析也指出,劉鶴倘倘以「習特使」之名談判,也讓他擁有權力,為中美元首--習近平及特朗普再度會晤作出決定。習特下一個會面的窗口,是11月智利登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2019年峰會。

外界普遍預期,習特倘再見面不僅能以更高層次化解中美貿易矛盾,更重要是,這或是中美簽署貿易協議的窗口。

這3種推斷,甚至有機會多於1種可能性同時出現。但當然,政治一日都嫌長,過去一年多的中美談判也是波折重重,劉鶴領了「習特使」身份赴美談判,磋商最終能否如上述樂觀的方向發展,尚有待觀察;尤其是習特就算願簽協議,但會否各自被國內政治力量制約,確是未知之數。

本報記者:鄧國強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