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權法】「香港人權法」撼動政權安全 中方或用3招反制美國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再闖一關,獲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中方強烈反彈,多個部門隨即密集發聲,包括直指美國政客在香港挑動「顏色革命」,暗示美方威脅中國政權安全。政治觀察家指,中國的反對姿態已升高,儘管可選擇的手段不多,但仍可能從3方面反制美國。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在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後,中國外交部、國務院港澳辦及外交部駐港公署等機構先後發表聲明回應。當中,外交部直指美方有人借人權及民主問題,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牽制中國發展,並強調,中方必將採取有力措施堅決反制。
這一調子其實與此前並無大分別。法案上月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委員會過關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已說過,美方一旦損害中方利益將遭到有力回擊。
對於中方暗示可能對美方報復,政治觀察家指,由於《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不是純粹的經濟法案,而是把政治與經濟糅合一起,性質甚為複雜;中方如要根據法案內容,等量地反制美國,「武器箱」裡的備用手段的確不多。其中或可供選擇的,大概有以下3方面。
其一:限制干涉香港事務的美國政治人物來港
由於法案提到,以凍結資產、撤銷或不發赴美簽證等手段,制裁損害香港人權、自由的官員;因此,中方或許會用同等的方法反制美國--禁止向干涉香港事務的美國官員、國會議員及政客,發出赴中國及香港的簽證。
事實上,《環球時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也指出,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美國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應被列入禁止訪港黑名單,不准他入境,並受到更多制裁。
其二:把涉嫌干預香港的公司或個人列「不可靠實體清單」
路透社引述中國政府消息人士報道,中國對損害中國利益的公司所制定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已經基本完成;這分清單原本設定的功能,是在貿易戰中反制對手;但未來不排除會延申用途,用以制裁干涉香港、直接或間接破壞香港穩定的公司。
事實上,中國官媒早前就曾批評,美國蘋果公司容許協助香港示威者的手機應用程序 (APP)「HKmap.live」上架。
其三:在國際組織上抨擊美國人權狀況
有論者指出,面對美國在香港、新疆及西藏人權等議題上,對中國炮聲隆隆;中方未來或會在聯合國等國際場合上,加大分貝批評美國國內的種族及槍械等人權問題。
分析人士指,正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未必會即時損害中國及香港利益一樣,中方上述反制措施,也不會對美國產生即時、並且實質的傷害;儘管如此,法案將為低迷的中美關係再添陰霾,兩國後續的角力勢必升級。
也有觀察者認為,中方多個部門同時發聲明抨擊美方,做法過去較少見,反映中國政府反對法案的姿態升高。更重要是,外交部駐港公署把香港當前政局定性為「顏色革命」、直斥美國一些勢力是幕後推手;這無異於指控美國威脅中國國家安全,在此前提下,中方在一定程度反撲美國,並非沒有可能。
本報記者:鄧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