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權法】「北京憂香港民主化」 重溫李光耀對中國十大預言

國情動向 06:43 2019/10/22

分享:

分享:

中美貿易戰白熱化、香港因《逃犯條例》修訂引爆前所未有的社會動盪、國內經濟增長創出有紀錄以來最緩慢,在中國面臨嚴峻的挑戰時,輿論場有人翻人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舊談話,整理出他對中國發展的十大預言。

中美貿易戰白熱化、香港因《逃犯條例》修訂引爆前所未有的社會動盪、國內經濟增長創出有紀錄以來最緩慢......中國在2019年面臨嚴峻的挑戰與危機,有觀察人士更形容,中國國運已到達最關鍵時刻。在此之際,輿論場有人翻人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舊談話,整理出他對中國發展的十大預言。

回首前塵舊話,再對照今天中國做到的成就、面臨的挑戰,李光耀當年的預言有多少言中,有多少失誤,又有多少在今日仍含有養份、對解決中國今日難題依然有啟示作?

預言一:中國會擔心受香港民主化衝擊

1992年,李光耀於港大八十周年校慶期間,獲邀出席演講。當年李光耀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中國會擔心受香港民主化衝擊。因為中共根本不想讓香港做中國政治模範,只想香港成為中國的經濟模範。若民主加上自由市場,帶來繁榮的香港,這樣是挑戰內地的制度。李光耀又提及,中共同意香港五十年不變,是因為香港具經濟價值。李直言「五十年後,你認為中國會讓香港與廣東有分別嗎?」

【香港人權法】倘引入內地式管控 香港將失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人權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能否在參議院通過 4個關鍵你必須知

預言二: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對抗終將佔上風

李光耀稱中美兩國爭奪亞太地區主導權的競爭已經開始。中國將把美國趕出12海里的領海至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屆時,中國將成為區域大國,必要時也會展現力量。

預言三:中美並不是美蘇的零和遊戲關係

很多人認為,美國重返亞洲,是要防堵中國。可是李光耀認為,中國不是蘇聯,因為中國過去苦了這麼多個世紀,志在國家的利益,而不是改變世界。

預言四:兩岸統一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當被問到台灣有調查顯示,支持獨立比要統一的人更多。李光耀直言這毫無意義,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對美國則不是。假如台海出現戰事,即使中國在第一戰打輸,也會返回來打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不斷地打,直到勝利。

預言五:習近平應該屬於曼德拉級別的人物

2007年11月訪華時同習近平的首度會面,給李光耀留下深刻的印象。李曾表示,「習近平的大氣讓我印像深刻。他視野廣闊,看待問題深刻透徹,但又絲毫不炫耀才識。他給人的感覺很莊重。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像。我進一步想到他曾經受的磨難與考驗,1969年到陝西插隊,一步步往上奮鬥,從未有過牢騷或怨言。我想,他應該屬曼德拉級別的人物。」

【中美貿易戰】四中全會要為國家拆除3大炸彈:經濟、中美與香港

【中美貿易談判】特朗普接納「斬件」式貿易協議 因始終無法一拳打低中國

預言六:中國未來「很難預測」

習近平未來將採取什麼政策,李光耀罕見表示「很難預測」。就國內的挑戰而言,中國正處於關鍵時期,習近平將會集中精力處理這些問題;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部環境,一旦外部發生嚴重問題,國內計劃必定要受影響。

「不過我相信,他能處變不驚、妥善應對。習近平很有影響力,我相信他能領導好中國共產黨,他的軍隊背景又使他在軍中同樣很有威信。」

預言七:印度會成為軍事大國,但經濟不會繁榮

2005年,李光耀曾認為印度在未來將超越中國,但是4年後他明確對記者說:「我收回之前對對印度的樂觀判斷。」他批評印度「尚空談,少實幹」。基礎建設落後,語言不統一及種姓制度也都制約了印度的能量。他在這裡暗示,印度不可取代中國。

預言八:戰後出生日本人若掌權,日本或自行發展軍力

在日本戰後出生的一代人於15至20年後掌權時,日本中斷與美國盟約、並自行發展軍力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時至今日,似乎李光耀的預言正在應驗中。安倍推動集體自衛權是日本脫離和平憲法的第一步,日本右翼政客也希望擺脫美國的束縛。這很可能為中日關係帶來影響。

預言九:日本正在慢慢「走向平庸」

李光耀早在1996年就預測中國經濟將超越日本,而中國並沒有讓他等到2030年。日本2010年名義GDP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約3.13萬億港元),中國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預言十:阿穆爾河灣地區將重新住滿中國人

俄羅斯沒有有效地促進烏拉爾以東地區的經濟和人口增長,以致在遠東閑置了大量的土地。李光耀認為俄羅斯如果不在遠東地區採取措施,該地區將成為中國的「原材料附庸」。目前至少有20萬中國人生活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未來將有更多。

責任編輯:費風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按此跟進【香港人權法案】最新進展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