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下周開 告訴你四件必須知的事
第十九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4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將於10月28日至31日(下周一至周四)在北京召開。據BBC報道,這場比慣例遲到許久的會議,更因處於中美貿易戰、香港局勢未見平息的時機下,格外引人關注。
Q:「四中全會」是什麼意思?
A:本次「四中全會」全稱叫「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是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上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
參加這次會議的是十九大上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委員,人數超過200人,包括中共和中國政府主要部門負責人、各省省長及黨委書記以及軍隊主要負責人。這些委員可以召集召開每五年舉行一次的中共黨代會,有人事任免權,也可以提名中共最核心的團體——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選。
這種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簡稱為「中共中央全會」,許多對中共和當代中國重要的決策都在這些會議上作出,如1978年舉行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改革開放」的決定。
Q:為何說這次會議時機特殊?
A:按照規律,每屆中央委員會會在五年任期內召開多次中央全會,通常為五年七次,每年至少一次,但這次是例外。中共十九大結束後的第二天,即召開十九屆一中全會,又在2018年「兩會」修憲前連續召開二中、三中全會。這次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三中全會之間時間相隔超過一年半,為近年少見。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高敬文認為,這種拖延「有些奇怪」,「其中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習近平感覺到中央委員會內部有人對他修憲、在貿易戰中缺乏讓步以及他集中權力的方式有不滿,」他對BBC說。「他們不想展示出這種意見分歧,但現在他們可能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共識。」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中間的間隔更多是形式問題。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裘德·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與邱明達指出,由於2018年罕見連續召開二中、三中全會,所以間隔這麼久才召開四中全會可能是「日程安排」問題。
Q:四中全會談什麼?
A:根據中共傳統,每次全會通常有相對固定的主題,比如一中全會進行黨內換屆,二中全會進行政府換屆,三中全會討論經濟問題,四中全會主題不盡相同,但大多與「黨建」有關。
內地官媒新華社報道稱,這次全會的主要議題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還會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
而中國政治學者吳強認為,經濟和金融政策將是這次全會的重點。他說,「從時間上看,這個全會應該是往年的三中全會,也就是以經濟問題為主的全會」,「這次新華社發佈的信息來看,傳統經濟議題雖然不在其中,但很難避開」,「何況貿易戰在過去一年多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程度,所以這一次全會很可能是按照以通常四中全會討論意識形態問題(模式)的同時,同時也討論經濟問題。」
Q:四中全會的意義是什麼?
A:中共剛剛迎來建政70周年紀念日,但也面臨諸多挑戰。習近平在今年9月的一次講話中至少提到58次「鬥爭」,更能顯示出目前中國面臨的艱難形勢。這種情況下,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無疑是凝聚內部力量、對外展現信心的一次至關重要的場合。
高敬文指出,習近平必然想要通過這次機會展現他握有控制權,而這種全會最大的意義在於動員北京、各省以及軍隊的各級領導知悉中共領導層的重要任務,「讓大家都有共識,並且支持領導層的決定」。
與每年3月舉行的中國「兩會」上向媒體廣開大門不同,中共全體會議多為閉門會議,外界只有通過官媒消息才能獲取部分會議內容。高敬文強調,雖然種種不確定性讓外界十分關注這屆會議,但外界也要做好失望的凖備。
責任編輯:尹航